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场所的设计及精神表达研究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研究的背景第10-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研究的现状第10-12页
   ·研究范畴第12-13页
     ·研究对象第1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研究的方法第13-14页
   ·研究框架第14-16页
第二章 纪念性场所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6-36页
   ·相关概念第16-19页
     ·场所的概念第16页
     ·场所精神的概念第16-18页
     ·纪念性的概念第18页
     ·纪念性景观的概念第18-19页
     ·纪念性场所的概念第19页
   ·纪念性场所的纪念起源第19-21页
   ·纪念性场所的分类第21-22页
     ·纪念性场所现有的分类方式第21-22页
     ·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场所的分类第22页
   ·纪念性的心理学及美学基础第22-24页
     ·纪念性的心理学基础第22-23页
     ·纪念性的美学基础第23页
     ·纪念性的社会文化基础第23-24页
   ·纪念性场所的价值第24-26页
     ·突出纪念性场所的主题第24页
     ·保存城市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第24-26页
     ·弘扬优秀文化第26页
   ·人们对纪念性的心理需求第26-28页
   ·纪念性场所的体验机制第28-36页
     ·纪念性场所的感知第29-32页
     ·纪念性场所精神的体验第32-36页
第三章 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场所调查研究及分析第36-58页
   ·调查对象第36页
   ·调查方法与手段第36页
   ·故居第36-40页
     ·故居调查第36-38页
     ·空间形态第38页
     ·场所的设计第38-40页
   ·纪念性广场第40-46页
     ·纪念性广场调查第40页
     ·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广场的特色第40-41页
     ·空间形态第41-42页
     ·空间结构第42-43页
     ·场所的设计第43-46页
   ·纪念墓第46-49页
     ·纪念墓的调查第46-47页
     ·重庆纪念墓的景观特色第47页
     ·空间形态第47页
     ·场所的设计第47-49页
   ·纪念馆第49-54页
     ·纪念馆的调查第49-50页
     ·重庆主城区纪念馆的景观特色第50页
     ·空间形态第50页
     ·场所的设计第50-54页
   ·遗址公园第54-56页
   ·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场所成与不足之处第56-57页
     ·场所的设计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场所的成功之处第56-57页
     ·场所的设计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场所的不足之处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场所设计及精神表达手法第58-80页
   ·纪形态念性场所空间形态分析第58-64页
     ·空间形态第58-59页
     ·空间形态的序列第59-60页
     ·空间结构第60-62页
     ·空间形态的尺度、比例和方向第62-64页
   ·场所精神在纪念性场所中的表达方式第64-67页
     ·象征第64-65页
     ·叙述第65-66页
     ·再现第66-67页
     ·隐喻第67页
   ·纪念性场所设计及表达的载体第67-78页
     ·硬质载体第67-77页
       ·地形第67-69页
       ·水景第69-71页
       ·植物第71-73页
       ·人工构筑物第73-75页
       ·光、影、声音、色彩第75-77页
     ·软质载体第77-78页
       ·文化第77-78页
       ·历史事件及名人事迹第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80-84页
   ·结论第80-81页
     ·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场所的类型第80页
     ·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场所的设计手法第80-81页
     ·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场所精神表达方式第81页
   ·讨论第81-84页
     ·本文研究的不足第81-82页
     ·有待完善之处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致谢第86-88页
发表论文及主要参与课题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嘉绒藏区民居建筑技术传承方式研究--以丹巴地区为个案
下一篇:合川区城乡绿地系统的生态适宜度及景观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