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概率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6页 |
·广域测量系统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电网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评估现状 | 第14-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2 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 第18-23页 |
·广域测量系统网络部件的工作特性 | 第18-20页 |
·广域测量系统网络部件的工作状态 | 第18-20页 |
·广域测量系统网络部件的故障特征 | 第20页 |
·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含义及特征量 | 第20-21页 |
·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含义 | 第20-21页 |
·广域测量系统的特征量 | 第21页 |
·可靠性指标建立的原则 | 第21-22页 |
·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3 工程系统可靠性计算基础 | 第23-29页 |
·系统的网络图和可靠性框图 | 第23页 |
·最小路集法分析网络系统可靠性 | 第23-25页 |
·网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假设 | 第23-24页 |
·路集与最小路集 | 第24页 |
·最小路集计算网络可靠性 | 第24-25页 |
·MARKOV 法分析网络部件可靠性 | 第25-28页 |
·连续马尔科夫过程概念 | 第25页 |
·时间相关概率 | 第25-26页 |
·极限状态概率 | 第26页 |
·元件基本结构的可靠性-状态空间/时间法 | 第26-27页 |
·框图法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4 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和算法 | 第29-47页 |
·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模型建立的意义 | 第29页 |
·传统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评估模型 | 第29-30页 |
·广域测量系统的总体介绍 | 第30-31页 |
·广域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第31-43页 |
·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评估框架 | 第31-32页 |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可靠性模型 | 第32-38页 |
·数据采集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第38-39页 |
·通信主干网可靠性模型 | 第39-42页 |
·WAMS 监控中心可靠性模型 | 第42-43页 |
·通信主干网可靠性评估算法 | 第43-46页 |
·通信主干网可靠性评估流程 | 第43页 |
·节点遍历法求取最小路集 | 第43-45页 |
·最小路集的不交化算法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5 算例分析 | 第47-56页 |
·IEEE14 节点的广域测量系统 | 第47-48页 |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可靠性计算 | 第48-49页 |
·数据采集系统可用度计算 | 第49-50页 |
·监控中心可用度计算 | 第50页 |
·通信主干网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50-54页 |
·通信主干网的连通性指标 | 第50-52页 |
·通信主干网的灵敏度指标 | 第52-54页 |
·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