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问题的提出:快速城市化时期公共危机的新类型——城市文化遗产的破坏性开发危机 | 第8-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外的研究 | 第11页 |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 ·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 | 第14-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2 快速城市化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 第16-27页 |
| ·文化遗产及城市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内涵 | 第16-17页 |
| ·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 | 第16页 |
| ·城市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 第16-17页 |
| ·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意义 | 第17-20页 |
|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有助于保存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 第18页 |
|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文化竞争力 | 第18-19页 |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有助于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 | 第19-20页 |
|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 第20-22页 |
| ·保护为先原则 | 第20页 |
| ·原真性原则 | 第20-21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21-22页 |
| ·中外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及经验 | 第22-27页 |
| ·美、法、意、日等国的文化遗产保护 | 第22-24页 |
|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历程及成就 | 第24-27页 |
| 3 重庆快速城市化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7-46页 |
| ·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现状及问题 | 第27-30页 |
| ·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成就 | 第27-28页 |
| ·重庆市文化遗产的开发性破坏状况 | 第28-29页 |
| ·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 ·重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典型案例 | 第30-39页 |
| ·重生的湖广会馆 | 第30-33页 |
| ·消失的刘湘公馆 | 第33-35页 |
| ·命运难测的天官坟 | 第35-39页 |
|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的地方政府 | 第39-40页 |
|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地方政府的作为 | 第39-40页 |
|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地方政府的失灵 | 第40页 |
| ·重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的专业机构 | 第40-41页 |
|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专业机构的作为 | 第40-41页 |
|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专业机构的困境 | 第41页 |
| ·重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的公共媒体 | 第41-42页 |
| ·重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的公共媒体 | 第41页 |
| ·公共媒体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的价值 | 第41-42页 |
| ·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组织 | 第42-46页 |
| ·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团体 | 第42-44页 |
| ·从家族传统承续到社会公共价值维护:宗族组织的现代化与公共化 | 第44-46页 |
| 4 快速城市化时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对策 | 第46-52页 |
| ·厘清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深化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全民共识 | 第46-47页 |
| ·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法治制度 | 第47页 |
| ·以公共危机管理为中心,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的应急管理机制 | 第47-48页 |
| ·以公共治理为中心,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 | 第48-49页 |
| ·建立和健全我国的文化遗产资金保障及管理体系 | 第49-50页 |
| ·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塑造承担公共资源保护责任的企业文化 | 第50-52页 |
| 5 结语 | 第52-54页 |
|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 ·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思路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