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 ·国内外大豆病害概况 | 第9页 |
| ·大豆炭疽病的病害症状及其病原物 | 第9-10页 |
| ·影响炭疽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 | 第10-11页 |
| ·大豆炭疽病病害的防治 | 第11-13页 |
| ·选用抗病品种 | 第11页 |
| ·化学防治 | 第11-12页 |
| ·生物防治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3-18页 |
| ·萧山的蔬菜生产 | 第13页 |
| ·"台湾75"鲜食大豆生产概况 | 第13-14页 |
| ·"台湾75"鲜食大豆豆荚"锈斑病"的发生与为害 | 第14页 |
| ·"台湾75"鲜食大豆豆荚"锈斑病"发生特点 | 第14-16页 |
| ·现有研究基础 | 第16-17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18页 |
| 2 大豆结荚期间田间气象因子与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8-2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 ·试验场所 | 第19页 |
| ·试验方法 | 第19页 |
| ·发病情况调查 | 第19-2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1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1-22页 |
| 3 地膜覆盖与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22-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页 |
| ·试验场所 | 第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3-24页 |
| 4 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24-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5-26页 |
| 5 防控技术研究 | 第26-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试验场所 | 第26页 |
| ·供试杀菌剂 | 第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 ·有效防治杀菌剂筛选 | 第26页 |
| ·最佳防治时期研究 | 第26-27页 |
| ·不同生育期防治效果研究 | 第27页 |
| ·雨前、雨中间歇期和雨后防治效果的比较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 ·有效防治杀菌剂 | 第27-29页 |
| ·最佳防治时期 | 第29-32页 |
| ·不同生育期防治效果 | 第29-31页 |
| ·雨前、雨中间歇期和雨后防治效果的比较 | 第31-32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2-33页 |
| 6 综合治理技术示范推广 | 第33-35页 |
| ·主要推广工作 | 第33页 |
| ·研究制定和完善"台湾75"鲜食大豆豆荚炭疽病防控技术 | 第33页 |
| ·落实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 | 第33页 |
| ·抓好技术培训与宣传推广 | 第33页 |
| ·主要推广成果 | 第33-35页 |
| ·推广面积 | 第34页 |
| ·经济效益 | 第34页 |
| ·社会效益 | 第34页 |
| ·生态效益 | 第34-35页 |
| 7 结束语 | 第35-37页 |
| ·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35页 |
| ·推广应用前景 | 第35-36页 |
| ·下一步工作方向 | 第36-37页 |
| 附图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