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元稹——元稹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在坎坷中丰富——元稹生平 | 第8-20页 |
第一节 成长 | 第8-11页 |
一、曾经的显赫 | 第8页 |
二、成长和教育环境 | 第8-11页 |
第二节 认知——社会阶层的自我定位 | 第11-14页 |
第三节 主要的交游对象 | 第14-16页 |
第四节 初仕考辨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在继承中发展——元稹思想活动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元稹的政治思想 | 第20-24页 |
一、"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积极的政治态度 | 第20-21页 |
二、"权道济世"——积极有为的政治主张 | 第21-22页 |
三、元白政治思想的异同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元稹的文学理念 | 第24-30页 |
一、诗歌讽喻作用的再度弘扬 | 第24-26页 |
二、在有承有变中将乐府诗的价值彰显 | 第26-28页 |
三、全面高度地评价杜诗艺术成就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元稹诗文创作活动 | 第30-48页 |
第一节 生与死的碰撞——元稹悼亡诗 | 第30-33页 |
一、元稹悼亡诗概况 | 第30-31页 |
二、元稹悼亡诗的艺术特点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此情已成追忆——元稹艳情诗 | 第33-36页 |
一、元稹艳情诗概述 | 第33-35页 |
二、元稹艳情诗的艺术特色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元稹乐府诗 | 第36-41页 |
一、简析元稹新乐府界定 | 第37-38页 |
二、新乐府之"新" | 第38-39页 |
三、元稹乐府诗的叙事特质 | 第39-41页 |
第四节 《莺莺传》 | 第41-48页 |
一、简介 | 第41-43页 |
二、《莺莺传》诗性艺术浅谈 | 第43-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