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助剂论文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的特性及破乳效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40页
   ·研究背景第16-19页
     ·油田乳状液的形成与危害第16-18页
     ·油田乳状液的脱水工艺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37页
     ·原油乳状液的传统破乳方法第19-20页
     ·生物破乳法及其优势第20-21页
     ·高效破乳菌种的分离第21-23页
     ·生物破乳剂破乳效果的影响因素第23-25页
     ·生物破乳剂的有效成分第25-26页
     ·生物破乳剂破乳机理第26-30页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第30-37页
   ·课题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7-40页
     ·课题来源第37页
     ·目的及意义第37-38页
     ·研究内容第38-40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仪器设备与分析方法第40-55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40-43页
     ·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第40-41页
     ·鸟枪法蛋白质分析所用设备第41页
     ·培养基第41-43页
   ·微生物学实验第43-50页
     ·高效破乳菌的筛选及培养方法第43-45页
     ·破乳菌的生长第45页
     ·破乳菌的鉴定第45-46页
     ·连续传代稳定性试验方法第46-47页
     ·破乳菌培养条件的优化第47-48页
     ·破乳菌的发酵动力学实验第48页
     ·环境因素对生物破乳剂破乳效能的影响第48-49页
     ·生物破乳剂有效成分分布第49页
     ·破乳试验方法第49-50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第50-53页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第50页
     ·蛋白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第50-51页
     ·破乳有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第51-53页
   ·胶体与界面化学实验第53-55页
     ·Zeta电位测定第53-54页
     ·表面张力测定第54-55页
第3章 破乳菌的筛选及理化特性第55-72页
   ·菌源的选择第55-56页
   ·高效破乳菌的分离纯化与筛选第56-60页
     ·破乳菌的分离与纯化第56-57页
     ·破乳菌的筛选第57-60页
   ·破乳菌鉴定第60-64页
     ·菌落形态第60-61页
     ·破乳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第61-62页
     ·16S 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第62页
     ·破乳菌的菌株形态第62-64页
   ·破乳菌破乳能力遗传稳定性第64-65页
   ·营养因素对破乳菌生长的影响第65-70页
     ·单一碳源第65-66页
     ·混合碳源第66-67页
     ·葡萄糖含量第67页
     ·液体石蜡含量第67-68页
     ·不同氮源第68-69页
     ·酵母膏含量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4章 破乳菌生长特性及发酵动力学第72-87页
   ·破乳菌生长特性第72-78页
     ·初始pH第72-73页
     ·培养温度第73-74页
     ·摇床转速第74-75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75-77页
     ·破乳菌的生长曲线第77-78页
   ·破乳菌发酵动力学第78-86页
     ·破乳菌发酵过程代谢动力学特征第78-79页
     ·菌体生长动力学第79-81页
     ·产物生成动力学第81-84页
     ·底物消耗动力学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破乳菌破乳效能及影响因素第87-102页
   ·培养条件对破乳菌产破乳剂能力的影响第87-92页
     ·培养时间第87-88页
     ·初始pH第88-89页
     ·培养温度第89-90页
     ·摇床转速第90-92页
   ·营养因素对破乳菌产破乳剂能力的影响第92-98页
     ·单一碳源第92-93页
     ·混合碳源第93-94页
     ·葡萄糖含量第94-95页
     ·液体石蜡含量第95-96页
     ·不同氮源第96-97页
     ·酵母膏含量第97-98页
   ·环境因素对生物破乳剂破乳效能的影响第98-101页
     ·全培养液的投加量第98页
     ·乳状液pH第98-99页
     ·环境温度第99-100页
     ·接触时间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生物破乳剂的有效成分与破乳机制第102-123页
   ·生物破乳剂有效成分第102-114页
     ·生物破乳剂有效成分分布第102-103页
     ·生物破乳剂有效成分的粗提与定性第103-108页
     ·生物破乳剂破乳有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第108-114页
   ·生物破乳剂破乳机制第114-121页
     ·生物破乳剂破乳过程第114-115页
     ·Zeta电位与模型乳状液稳定性第115-116页
     ·油水界面张力与破乳效果第116-118页
     ·蛋白质协同作用破乳假说第118-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结论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34-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个人简历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催化—膜组合工艺去除腐殖酸的效能与机理研究
下一篇:快速高分离液质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