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全电力推进系统工作特性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全电力推进船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全电力推进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 | 第12-14页 |
| ·仿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动力装置及电力推进上的应用 | 第14-18页 |
| ·电力推进与机械推进的比较 | 第18-20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 第2章 燃气轮机系统的数学建模 | 第21-35页 |
| ·模块化建模方法研究 | 第21-24页 |
| ·模块化建模概述 | 第21-22页 |
| ·模块化建模的内容和优点 | 第22-23页 |
| ·本文研究对象的模块化分解 | 第23-24页 |
| ·本文采用的仿真方法 | 第24-25页 |
| ·燃气轮机数学建模 | 第25-31页 |
| ·压气机模块 | 第26-28页 |
| ·涡轮模块 | 第28-29页 |
| ·燃烧室模块 | 第29-30页 |
| ·纯容积环节模块 | 第30-31页 |
| ·转子模块 | 第31页 |
| ·特性曲线的拟合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电力系统数学建模 | 第35-45页 |
| ·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 | 第35页 |
| ·船舶电网概述及供电网络的选择 | 第35-36页 |
| ·船舶电力系统电力分配的简化 | 第36-37页 |
| ·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37-40页 |
| ·同步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式 | 第38页 |
| ·同步发电机基本方程式 | 第38-40页 |
| ·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 ·推进电机数学模型 | 第41-43页 |
| ·电力负载数学模型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船舶螺旋桨特性及船桨模型 | 第45-57页 |
| ·螺旋桨特性 | 第45-48页 |
| ·自由航行特性 | 第45-46页 |
| ·系缆特性 | 第46页 |
| ·反转特性 | 第46-48页 |
| ·螺旋桨敞水特性 | 第48-49页 |
| ·螺旋桨的推力和扭矩 | 第49-50页 |
| ·螺旋桨型式的选择 | 第50-51页 |
| ·船舶运动概述 | 第51页 |
| ·船舶运动的阻力 | 第51-52页 |
| ·螺旋桨与船体的相互作用 | 第52-54页 |
| ·船对螺旋桨的影响 | 第53页 |
| ·螺旋桨对船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船机桨模型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5章 全电力推进系统的仿真建模与仿真研究 | 第57-79页 |
| ·燃气轮机系统仿真模型 | 第57-61页 |
| ·压气机仿真模型 | 第57-58页 |
| ·涡轮仿真模型 | 第58页 |
| ·燃烧室仿真模型 | 第58-59页 |
| ·纯流动连接段仿真模型 | 第59-60页 |
| ·转子仿真模型 | 第60页 |
| ·燃机机组仿真模型 | 第60-61页 |
| ·燃机机组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 ·燃机机组稳态仿真 | 第61-62页 |
| ·燃机机组动态仿真 | 第62-64页 |
| ·电力系统仿真模型 | 第64-66页 |
| ·螺旋桨仿真模型 | 第66页 |
| ·全电力推进系统仿真模型及仿真研究 | 第66-77页 |
| ·全电力推进系统单机双桨仿真模型 | 第67-68页 |
| ·全电力推进系统双机双桨仿真模型 | 第68页 |
| ·单机双桨与双机双桨经济性的比较 | 第68-69页 |
| ·全电力推进系统加速性能仿真 | 第69-74页 |
| ·全电力推进系统减速性能仿真 | 第74-76页 |
| ·全电力推进系统倒车性能仿真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