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青山口组层序地层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创新点摘要第9-13页
前言第13-25页
   ·选题的必要性及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23页
     ·层序地层学发展简史第14-16页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第16-22页
     ·层序地层学发展趋势第22-23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总体研究思路第23页
     ·研究内容第23页
     ·技术路线第23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23-25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5-33页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第25-27页
   ·区域地层发育特征第27-30页
   ·区域物源演化特征第30-31页
   ·研究区概况第31-33页
第二章 层序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第33-45页
   ·构造运动对层序发育的影响第33-34页
   ·坡折带对层序发育的影响第34-41页
     ·坡折带研究概况第34-35页
     ·坡折带基本术语第35-36页
     ·坡折带的识别第36-40页
     ·坡折带对层序发育的影响第40-41页
   ·气候对层序发育的影响第41-43页
     ·气候变化对坳陷盆地低频层序发育的影响第42页
     ·气候变化对坳陷盆地高频层序发育的影响第42-43页
   ·海侵对层序发育的影响第43-44页
   ·物源对层序发育的影响第44-45页
第三章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及层序地层特征第45-94页
   ·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准则第45-47页
   ·三级层序划分方案及内部构成第47-48页
   ·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依据第48页
   ·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和步骤第48-49页
   ·各级界面的识别标志第49-71页
     ·三级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第49-60页
     ·体系域界面与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第60-71页
   ·典型井层序划分第71-84页
   ·骨干剖面井震联合对比第84-85页
   ·骨干剖面岩电特征联井对比第85-90页
   ·密井网开发区块联井对比第90页
   ·全区地层划分与对比第90-91页
   ·各级层序地层展布特征第91-94页
第四章 沉积体系研究第94-141页
   ·物源体系分析第94-100页
   ·沉积相类型及相标志第100-106页
   ·单井沉积微相分析第106-111页
   ·层序格架控制下的联井剖面沉积微相分析第111-118页
   ·层序格架控制下的砂体展布特征分析第118-134页
     ·层序格架控制下的地震方法砂体预测与评价第118-133页
     ·层序格架控制下的井资料方法砂体展布特征第133-134页
   ·层序格架控制下的平面沉积微相分析第134-141页
     ·平面沉积微相图的编制及特征第134-136页
     ·沉积演化规律及沉积模式第136-141页
第五章 层序格架内的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第141-162页
   ·油气藏类型及其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第141-148页
     ·油气藏类型划分第141-142页
     ·典型油气藏解剖第142-146页
     ·油气水分布规律第146-148页
   ·层序格架内的成藏组合特征第148-152页
     ·烃源岩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及特征第148-150页
     ·储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及特征第150-151页
     ·盖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及特征第151-152页
   ·层序格架控制下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第152-157页
     ·优质储层是成藏的必要条件第152-154页
     ·有利圈闭是诱导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场所第154-155页
     ·断裂与油气的关系第155-157页
   ·成藏模式第157-160页
   ·有利区带预测第160-162页
结论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3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73-174页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74-175页
致谢第175-176页
附图第176-207页
详细摘要第207-242页

论文共2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肇源—太平川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精细预测及成藏条件研究
下一篇:聚合物驱后油藏高效驱油菌种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