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关键词解释 | 第9-11页 |
·网络媒体 | 第9页 |
·使用与满足 | 第9-10页 |
·网民 | 第10-11页 |
·研究的现状、意义及主要创新点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文章的中轴理论 | 第13-14页 |
·新闻生产的市场理论分析市场化倾向对网络新闻的影响 | 第14-16页 |
·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理论分析自我实现的需求 | 第16页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揭示网络人格的重塑 | 第16-17页 |
·研究的思路方法 | 第17-21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7页 |
·定量调查的总体设计及样本分布 | 第17-21页 |
2 网民对网络媒体的主要需求分析 | 第21-30页 |
·网民使用各类网络应用的主要需求 | 第21-28页 |
·使用网络新闻媒体的主要需求 | 第22-23页 |
·使用网络电子娱乐的主要需求 | 第23-24页 |
·使用网络通信的主要需求 | 第24-25页 |
·使用网络社区的主要需求 | 第25-27页 |
·使用其他网络工具的主要需求 | 第27-28页 |
·网民使用网络媒体以满足其需求的程度 | 第28-30页 |
3 网络媒体的满足形态 | 第30-46页 |
·满足网民获取信息的需求 | 第30-33页 |
·检索功能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 第31页 |
·海量网容扩大信息获取量 | 第31-32页 |
·制作便捷突显信息时效性 | 第32-33页 |
·满足网民缓解焦虑的需求 | 第33-36页 |
·使用娱乐平台放松身心 | 第33页 |
·释放本我舒解压抑情绪 | 第33-34页 |
·重塑自我发泄潜在欲望 | 第34-36页 |
·满足网民情感交流的需求 | 第36-38页 |
·网络即时通讯便于及时表达情感 | 第37页 |
·网络交流促进人际交往的多元化 | 第37-38页 |
·网络独特交往模式利于真实表达情感 | 第38页 |
·满足网民自我实现的需求 | 第38-40页 |
·被关注被认同机会的增多实现归属感 | 第39页 |
·自我潜能的充分发挥提升个人价值 | 第39-40页 |
·满足网民主导心理的需求 | 第40-41页 |
·对触网时间及空间的主导满足支配权 | 第40-41页 |
·对媒介内容与形式的选择满足主控权 | 第41页 |
·满足网民利用工具的需求 | 第41-44页 |
·提供检索、传输及保存工具 | 第42-43页 |
·提供商务及金融工具 | 第43页 |
·提供网络教育与在线求职工具 | 第43-44页 |
·满足网民参与慎议的需求 | 第44-46页 |
4 网络媒体在满足网民需求方面的问题分析 | 第46-58页 |
·网络信息管理不足阻碍网民充分获取信息 | 第46-49页 |
·信息过剩造成网络信息的泛滥与拥挤 | 第46-47页 |
·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造成获取障碍 | 第47-48页 |
·网络超链接过度降低信息获取效率 | 第48-49页 |
·网络情感交流的虚幻性影响现实交往 | 第49-51页 |
·网络文字交流环境造成现实交往技巧的弱化 | 第49-50页 |
·网络交流时间的增加带来比邻若天涯的窘境 | 第50页 |
·网络虚拟化的交流方式产生信任危机 | 第50-51页 |
·网络自我实现的虚拟性带来自我认识障碍 | 第51-52页 |
·过分依赖网络陷入评估自我能力的误区 | 第51-52页 |
·虚拟与现实身份的混乱造成自我同一性危机 | 第52页 |
·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网络商业味过重 | 第52-54页 |
·盲目跟从网民娱乐化需求 | 第53页 |
·商业广告过度充斥网络空间 | 第53-54页 |
·网络技术的制约限制网络工具的发展及应用 | 第54-56页 |
·网络技术安全隐患 | 第54-55页 |
·网络技术应用障碍 | 第55-56页 |
·网络空间的巴尔干化影响网络慎议的多元化 | 第56-58页 |
5 对网络媒体更好满足网民需求的对策性思考 | 第58-65页 |
·加强网络信息泛滥下的信息管理 | 第58-60页 |
·注重网络信息的整合 | 第58-59页 |
·加强网络信息可读性 | 第59-60页 |
·构筑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心灵防火墙 | 第60-61页 |
·增强网民虚拟认同调适网络行为 | 第60-61页 |
·正确树立网民安全观正视网络环境 | 第61页 |
·改善市场化条件下的三方关系 | 第61-63页 |
·重塑网民需求 | 第61-62页 |
·重视多样化经营模式 | 第62-63页 |
·强调科技兴网前提下的技术与法律监管 | 第63-65页 |
·降低安全隐患 | 第63-64页 |
·关注技术升级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A 网民使用网络行为调查问卷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