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

儿童福利院室内生活空间设计探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课题的来源及选题背景第8-9页
     ·课题来源第8页
     ·儿童福利院发展现状第8-9页
     ·我国儿童福利院的发展趋势与蓝天计划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研究框架第12-13页
第2章 儿童福利院概述第13-20页
   ·儿童福利院简介第13-16页
     ·相关定义第13页
     ·儿童福利院的建筑功能划分第13-14页
     ·儿童福利院与幼儿园、SOS儿童村的区别第14-15页
     ·儿童福利院的社会性需求第15-16页
   ·儿童福利院及其室内生活空间中存在的问题第16-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3章 孤残儿童特点研究第20-37页
   ·孤残儿童的年龄划分第21-23页
     ·年龄划分第21页
     ·不同年龄儿童的身体尺度第21-23页
   ·孤残儿童的生理特点第23-24页
     ·孤残儿童生理特征的划分第23页
     ·针对残疾儿童生理特征的无障碍设计第23-24页
   ·孤残儿童的心理特点第24-27页
     ·自卑感、孤独感第24-25页
     ·不安全感、依赖感第25-26页
     ·抑郁倾向与缺乏交往能力第26-27页
   ·孤残儿童的行为特点第27-34页
     ·正常儿童的行为特点第28-31页
     ·残疾儿童的行为特点第31-34页
   ·本章小结第34-37页
第4章 儿童福利院室内生活空间的整体设计模式研究第37-51页
   ·现有儿童福利院室内生活空间分析第37-41页
     ·儿童福利院室内生活空间的划分第37-38页
     ·儿童福利院居住单元分析第38-40页
     ·儿童福利院室内生活空间中存在的问题第40-41页
   ·儿童福利院室内生活空间模式第41-46页
     ·婴幼儿(0-3岁)室内生活空间模式第41-42页
     ·少儿(4-6岁)室内生活空间模式第42-43页
     ·童年期儿童(7-12岁)室内生活空间模式第43-44页
     ·各年龄段儿童混合生活空间模式第44-46页
   ·室内生活单元之间的组合模式第46-49页
     ·儿童生活空间的垂直组合模式第46-48页
     ·室内生活单元的平面组合模式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儿童福利院室内生活空间的细部设计研究第51-69页
   ·室内生活空间的分析方法第51-52页
   ·人性化的室内生活空间尺度第52-64页
     ·室内居住空间第52-57页
     ·室内活动空间第57-61页
     ·室内辅助空间第61-64页
   ·室内空间的可识别性第64-67页
     ·室内空间的颜色识别性第64-65页
     ·室内空间的符号识别性第65-66页
     ·室内空间的声音识别性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6章 儿童福利院室内生活空间设计实例研究第69-86页
   ·阶段性成果展示第69-78页
   ·设计理论在实际建设中的应用第78-82页
     ·室内生活空间垂直方向上的建筑布局第78-80页
     ·室内生活空间水平方向上的建筑布局第80-82页
   ·室内生活空间设计实例的成果分析第82-85页
     ·婴儿生活单元对比第82-83页
     ·幼儿生活单元对比第83-84页
     ·7岁以上儿童生活单元对比第84-85页
   ·本章小节第85-86页
结语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图表索引第91-9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力学性能的水泥基材料矿物掺合料优化研究
下一篇:地铁站点周边区域城市设计研究--以南昌市地铁1号线上海路地铁站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