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政府经济职能和目标的界定 | 第15-39页 |
第一节 政府的内涵和权利的构成 | 第15-18页 |
一、政府内涵的界定 | 第15-17页 |
二、政府权力的来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政府的职能和目标 | 第18-22页 |
一、政府职能的理论阐释 | 第18-20页 |
二、政府目标的演变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演变 | 第22-39页 |
一、古典主义和不干预政策 | 第23-28页 |
二、干预主义和政府职能 | 第28-31页 |
三、干预和自由的结合 | 第31-36页 |
四、其他学派:对凯恩斯的批判 | 第36-39页 |
第二章 市场失灵和宏观调控 | 第39-57页 |
第一节 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 | 第39-46页 |
一、公共物品 | 第39-40页 |
二、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 | 第40-41页 |
三、公共物品和政府职能 | 第41-42页 |
四、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 | 第42-46页 |
第二节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 第46-50页 |
一、外部性 | 第47-49页 |
三、外部性的解决机制 | 第49-50页 |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 | 第50-54页 |
一、信息不对称 | 第50-52页 |
二、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 | 第52页 |
三、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 第52-53页 |
四、信息问题的解决机制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垄断、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 | 第54-57页 |
一、垄断和市场失灵 | 第54-55页 |
二、个体理性带来集体的非理性 | 第55页 |
三、交易成本和市场失灵 | 第55-57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现状和缺陷 | 第57-79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 | 第57-60页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与政府职能 | 第57-59页 |
二、市场经济改革和政府职能变化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现状 | 第60-65页 |
一、制度变迁的经济问题 | 第61-63页 |
二、制度变迁中的政府问题 | 第63-65页 |
第三节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和手段 | 第65-72页 |
一、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 | 第65-68页 |
二、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 | 第68-72页 |
第四节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缺陷和问题症结 | 第72-79页 |
一、地方保护主义 | 第72-73页 |
二、反宏观调控行为 | 第73-74页 |
三、干扰市场主体行为 | 第74-75页 |
四、地区间恶性竞争 | 第75-76页 |
五、地方政府调控中的内部矛盾 | 第76页 |
六、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问题的原因 | 第76-79页 |
第四章 政府经济职能的国际比较 | 第79-100页 |
第一节 美国政府经济职能分析 | 第79-82页 |
一、美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发展阶段 | 第79-81页 |
二、美国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特点 | 第81-82页 |
第二节 日本政府经济职能分析 | 第82-85页 |
一、日本政府经济职能的发展过程 | 第82-83页 |
二、日本政府经济职能发展的原因 | 第83页 |
三、日本政府经济职能发展的结果 | 第83-84页 |
四、日本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独特手段 | 第84-85页 |
第三节 德国政府经济职能分析 | 第85-87页 |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 | 第85-86页 |
二、德国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手段分析 | 第86-87页 |
第四节 中、美、日、德各国的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关联研究 | 第87-95页 |
一、指标选择和变量设定 | 第87-90页 |
二、模型构建和分析评价 | 第90-95页 |
第五节 各国政府经济职能比较的借鉴和启示 | 第95-100页 |
一、制度角度的借鉴和经验 | 第95-97页 |
二、模型分析角度的结论和经验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国内差别分析 | 第100-121页 |
第一节 实证研究方法 | 第100-104页 |
一、主成分分析 | 第100-101页 |
二、聚类分析 | 第101-103页 |
三、面板数据 | 第103-104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实证研究 | 第104-112页 |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指标描述 | 第104-105页 |
二、聚类分析 | 第105-108页 |
三、主成分分析 | 第108-112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和经济发展的关联研究 | 第112-116页 |
一、全样本面板数据模型 | 第112-114页 |
二、六类地区面板数据模型 | 第114-116页 |
第四节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问题及建议 | 第116-121页 |
一、增长模式和政府经济职能 | 第116-117页 |
二、过高投入造成的高产出 | 第117-118页 |
三、长期效果和短视效应 | 第118-119页 |
四、规范化政府和行政手段 | 第119-121页 |
第六章 完善政府经济职能的政策建议 | 第121-133页 |
第一节 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解决措施 | 第121-125页 |
一、解决政府失灵的办法 | 第121-122页 |
二、市场失灵中政府的作用 | 第122-125页 |
第二节 宏观调控和政策措施——借鉴和经验 | 第125-127页 |
一、财政政策手段的应用 | 第125页 |
二、货币政策灵敏一贯 | 第125-126页 |
三、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 第126-127页 |
第三节 政府经济职能转型的目标 | 第127-133页 |
一、规范服务型政府 | 第128-129页 |
二、竞争约束型政府 | 第129页 |
三、信息对称型政府 | 第129-130页 |
四、政策调节型政府 | 第130-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6-147页 |
后记 | 第147-148页 |
中文摘要 | 第148-150页 |
ABSTRACT | 第150-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