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问题的由来 | 第11页 |
·项目的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第11-12页 |
·现行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体系尚不成熟 | 第12-13页 |
·健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管理体制的需要 | 第13页 |
·项目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项目研究相关内容概述 | 第14-20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科技项目的宏观特点 | 第18-19页 |
·交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原则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项目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项目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 第22-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述评 | 第24-40页 |
·交通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现状述评 | 第24-29页 |
·国外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现状 | 第24-26页 |
·国内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现状 | 第26-27页 |
·中外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比较 | 第27-29页 |
·交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述评 | 第29-35页 |
·科技项目评估方法分类及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同行评议法述评 | 第30-31页 |
·文献计量学方法述评 | 第31-32页 |
·主观评估方法述评 | 第32-33页 |
·经济评价方法述评 | 第33页 |
·其他衍生方法述评 | 第33-34页 |
·科技项目评估方法述评结论 | 第34-35页 |
·交通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述评 | 第35-40页 |
·国外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第35-36页 |
·国内科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第36-39页 |
·国内外科技绩效评估指标的分析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依托工程分析 | 第40-56页 |
·岩溶地区筑路材料研究 | 第40-43页 |
·项目背景概述 | 第40-41页 |
·项目研究目标分析 | 第41页 |
·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 第41-42页 |
·评价依据选取 | 第42-43页 |
·依托工程分析总结 | 第43-49页 |
·项目效益总结 | 第44-48页 |
·项目成果归纳 | 第48-49页 |
·依托工程项目分类 | 第49-56页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类项目 | 第50-52页 |
·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类项目 | 第52-54页 |
·西部交通可持续发展类项目 | 第54-56页 |
第四章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6-79页 |
·交通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6-57页 |
·交通科技项目后评价体系构建流程分析 | 第57-58页 |
·交通科技项目后评价共性指标体系 | 第58-65页 |
·交通科技项目后评价特性指标体系 | 第65-79页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类项目评价特性指标体系 | 第65-70页 |
·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类项目评价特性指标体系 | 第70-75页 |
·西部交通可持续发展类项目评价特性指标体系 | 第75-79页 |
第五章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评价模型建立 | 第79-90页 |
·指标权重设置 | 第79-83页 |
·权重设置的指导思想 | 第79页 |
·目前常用权重设置方法简述 | 第79-80页 |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 第80-83页 |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 第83-90页 |
·灰色系统的生成函数 | 第83-84页 |
·灰数白化与白化函数 | 第84-85页 |
·灰量的白化权函数 | 第85页 |
·灰色统计 | 第85-88页 |
·综合评价过程 | 第88-90页 |
第六章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应用及实证 | 第90-101页 |
·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类项目指标体系构建 | 第90-91页 |
·指标权重设置及项目数据搜集 | 第91-94页 |
·指标权重设置 | 第91-93页 |
·数据搜集及专家打分 | 第93-94页 |
·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的项目后评价计算 | 第94-99页 |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数学模型方法概述 | 第94页 |
·岩溶地区筑路材料研究项目后评价计算 | 第94-99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99-101页 |
第七章 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后评价实施建议 | 第101-109页 |
·观念转变 | 第102-103页 |
·转变后评价工作孤立的观念 | 第102-103页 |
·转变后评价只需领导重视的观念 | 第103页 |
·标准制定 | 第103-106页 |
·确定统一的评价主体要素 | 第103-105页 |
·建立科技项目规划选择决策指标体系 | 第105页 |
·构建科学的科技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105-106页 |
·制度健全 | 第106-109页 |
·建立科技项目的后评价反馈机制 | 第106-107页 |
·强化项目后评价保障机制 | 第107-108页 |
·设置科技项目后评价管理机构 | 第108页 |
·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 第108-109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9-112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9-110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0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附录 | 第117-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