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视觉导向设计趋向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与水平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对多元文化及视觉导向设计的解析 | 第18-27页 |
| ·多元文化的探析 | 第18页 |
| ·多元文化的特征 | 第18-21页 |
| ·开放的文化视野 | 第19页 |
| ·动态的文化传承 | 第19-20页 |
| ·多元的文化差异 | 第20页 |
| ·折中的文化磨合 | 第20-21页 |
| ·视觉导向内涵 | 第21-24页 |
| ·视觉导向的概念 | 第21-22页 |
| ·视觉导向设计的演变 | 第22-23页 |
| ·视觉导向设计起源 | 第22页 |
| ·视觉导向的发展 | 第22-23页 |
| ·多元化视觉导向的形成 | 第23-24页 |
| ·中国城市视觉导识设计的现存问题 | 第24-27页 |
| ·单一的环境识别 | 第24-25页 |
| ·单向的受众群体 | 第25页 |
| ·劣质的导向设计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多元文化对城市视觉导向的影响 | 第27-33页 |
| ·多元文化影响视觉导向的认知 | 第27-29页 |
| ·从相似到自指 | 第27页 |
| ·从单向到多层 | 第27-28页 |
| ·从局限到超越 | 第28-29页 |
| ·多元文化改进视觉导向的传递 | 第29-30页 |
| ·多元文化加快传递速度 | 第29页 |
| ·多元文化更新传递方式 | 第29-30页 |
| ·多元文化促进视觉导向的设计 | 第30-33页 |
| ·多元文化拓宽了创意思维 | 第30-31页 |
| ·多元文化丰富了设计元素 | 第31页 |
| ·多元文化拓展了设计形式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多元文化之城市视觉导向设计趋向 | 第33-47页 |
| ·视觉导向设计的国际化 | 第33-34页 |
| ·视觉导向设计的符号化 | 第34-38页 |
| ·图形符号的人性化 | 第35-36页 |
| ·文字符号的图形化 | 第36-37页 |
| ·造型符号的简洁化 | 第37-38页 |
| ·视觉导向设计的个性化 | 第38-40页 |
| ·突显文化个性 | 第38-40页 |
| ·体现区域个性 | 第40页 |
| ·视觉导向设计的艺术化 | 第40-44页 |
| ·图形设计的艺术观赏 | 第40-41页 |
| ·色彩设计的艺术表达 | 第41-42页 |
| ·文字设计的艺术处理 | 第42-43页 |
| ·公共空间的艺术表现 | 第43-44页 |
| ·视觉导向设计的数字化 | 第44-45页 |
| ·交互式的体验 | 第44-45页 |
| ·智能化的管理 | 第45页 |
| ·视觉导向的自然化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湘潭市岚园路导向设计的探索实验 | 第47-53页 |
| ·项目文化背景介绍 | 第47-48页 |
| ·地理环境 | 第47页 |
| ·人文特色 | 第47-48页 |
| ·湘潭市岚园路视觉导向现状分析 | 第48页 |
| ·街道整体风格定位 | 第48页 |
| ·视觉导向视觉元素提炼 | 第48-50页 |
| ·色彩 | 第49页 |
| ·标志图形 | 第49-50页 |
| ·字体 | 第50页 |
| ·空间造型 | 第50页 |
| ·岚园路街道视觉导向设计 | 第50-53页 |
| ·道路交通导向 | 第51页 |
| ·步行导向 | 第51-52页 |
| ·景观导向 | 第52-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一) 论文结论 | 第53页 |
| (二) 论文局限 | 第53页 |
| (三) 后续研究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1:湘潭岚园路视觉导向调查表 | 第56-58页 |
| 附录2:关于湘潭岚园路视觉导向调查报告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