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倦怠实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2页
   ·论文的结构框架第12-13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3-24页
   ·制造业的定义第13页
   ·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的定义与特征第13-14页
   ·工作倦怠文献综述第14-24页
     ·工作倦怠概念的界定第14-16页
     ·工作倦怠的理论模型第16-19页
     ·工作倦怠的测量工具第19-20页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第20-23页
     ·工作倦怠的结果变量第23-24页
第3章 实证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第24-28页
   ·研究对象第24页
   ·研究假设第24-25页
   ·研究工具第25-26页
     ·人口统计学变量第25页
     ·Maslach 工作倦怠通用量表(MBI-General Survey,MBI-GS)第25页
     ·工作倦怠前因变量问卷第25-26页
   ·调查方式第26页
   ·数据调查过程第26-28页
第4章 研究结果分析第28-36页
   ·工作倦怠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28页
   ·工作倦怠前因变量量表的KMO 与BARDETT 检验第28-29页
   ·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差异第29-32页
     ·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第29页
     ·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在不同年龄上的差异第29-30页
     ·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在婚姻上的差异分析第30页
     ·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在教育程度上的差异第30-31页
     ·工作倦怠各个维度在工作年限上的差异第31-32页
   ·工作倦怠与前因变量的关系第32-34页
     ·工作特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第32-33页
     ·组织特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第33-34页
   ·研究结果讨论第34-36页
第5章 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倦怠改进措施第36-46页
   ·组织层面的改进措施第36-44页
   ·个人层面的工作倦怠管理第44-46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总结第46页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第46页
     ·研究的局限性第46页
   ·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一: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2-53页
附录二:调查问卷第53-55页
 问卷1:工作倦怠感受第54-55页
 问卷2: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韩能源合作论析
下一篇:基于模块化的中国计算机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