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论中小学生宽容品质的培养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9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9-15页
  一、多元社会的要求第9-11页
  二、社会宽容品质的缺失第11-13页
  三、学校教育中教育宽容的不足第13-15页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5页
 第三节 研究现状第15-26页
  一、宽容的含义第15-17页
  二、宽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17-19页
  三、宽容的教育作用第19-21页
  四、宽容意识的培养第21-24页
  五、教育宽容的实现策略第24-26页
  六、反思第26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26-27页
  一、文献法第26-27页
  二、理论研究法第27页
 第五节 研究目的第27-29页
第二章 宽容的界定及其意义第29-41页
 第一节 宽容的含义第29-33页
  一、宽容概念的界定第29-32页
  二、宽容的实质第32-33页
 第二节 宽容的限度第33-34页
 第三节 宽容的意义第34-41页
  一、宽容的社会意义第34-37页
  二、培养宽容品质对学生的意义第37-41页
第三章 当前学生宽容品质的缺失第41-47页
 第一节 宽容缺失的外在表现第41-42页
  一、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冷漠无情第41页
  二、在学校生活中表现为自私狭隘第41-42页
  三、在学校学习中表现为居高自傲第42页
 第二节 宽容缺失折射出的人性问题第42-47页
  一、自我中心——不宽容的根源第42-44页
  二、对个体差异性的不尊重——不宽容的本质第44-45页
  三、错误的价值观——不宽容的表现第45-47页
第四章 宽容缺失的归因第47-62页
 第一节 教育归因第47-59页
  一、教育观、人才观的偏失第47-50页
  二、重智轻德的教育目标第50-53页
  三、教育内容的功利化第53-54页
  四、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第54-57页
  五、教师宽容的缺位第57-59页
 第二节 传统人格文化影响第59-60页
 第三节 社会因素第60-62页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60-61页
  二、政治影响第61页
  三、网络环境的影响第61-62页
第五章 培养学生宽容品质的教育策略第62-77页
 第一节 引导学生宽容意识的自主构建第62-65页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御不良社会因素第62-63页
  二、引导学生尊重理解他人,正确对待他人错误第63-64页
  三、引导学生理性认识自我,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第64-65页
 第二节 优化学校教育,注重宽容品质的培养第65-74页
  一、构建宽容的教育环境第65-66页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第66-68页
  三、制定合理全面的教育目标第68-70页
  四、构建新的德育内容第70-72页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第72-74页
 第三节 教师宽容的实现策略第74-77页
  一、尊重和理解学生第74页
  二、欣赏学生第74-75页
  三、合理表达教师宽容,养成学生宽容品质第75-77页
结语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附录第81-82页
后记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学语文教学中逻辑教育的回归与重构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