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1 绪论 | 第15-37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 ·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的提出 | 第15-16页 |
| ·密肋复合墙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 ·本文相关的研究基础 | 第21-30页 |
|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 ·随机振动理论的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 ·随机理论用于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23页 |
| ·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 ·墙体结构的宏观计算模型 | 第24-30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 2 密肋复合墙结构基于分灾模式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 第37-59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基于分灾模式的抗震设计思想 | 第37-40页 |
| ·基于分灾模式的抗震设计概念 | 第37-39页 |
| ·密肋复合墙结构基于分灾模式的设计思想 | 第39-40页 |
| ·密肋复合墙体试验简介 | 第40-48页 |
| ·第一组分灾元件试验 | 第40-42页 |
| ·第二组复合墙体试验 | 第42-46页 |
| ·第三组受弯墙体试验 | 第46-48页 |
|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8-54页 |
| ·密肋复合墙体中各组件的试验对比 | 第48-50页 |
| ·试件骨架曲线的对比 | 第50-52页 |
| ·密肋复合墙体各组件的之间的协同工作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 ·密肋复合墙结构基于分灾模式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 第54-57页 |
| ·抗震设防目标 | 第54页 |
| ·抗震极限状态及其工程验算指标 | 第54页 |
| ·密肋复合墙结构两阶段计算模型的提出 | 第54-55页 |
| ·密肋复合墙结构基于分灾模式的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 3 刚架-复合弹性板力学模型 | 第59-87页 |
| ·引言 | 第59-60页 |
| ·刚架-复合弹性板力学模型分析 | 第60-76页 |
| ·刚架-复合弹性板力学模型中的基本假定 | 第60页 |
| ·等效原则 | 第60页 |
| ·等效弹性板等效弹性模量的确定 | 第60-65页 |
| ·刚架-复合弹性板力学模型在SAP2000中的实现 | 第65-73页 |
| ·刚架-复合弹性板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73-76页 |
| ·密肋复合墙结构的弹性动力反应分析 | 第76-83页 |
| ·工程概况 | 第77-78页 |
| ·模态分析 | 第78-80页 |
| ·时程分析 | 第80-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4 密肋复合墙结构刚架.等效斜撑力学模型 | 第87-107页 |
| ·引言 | 第87页 |
| ·刚架-等效斜撑力学模型分析 | 第87-99页 |
| ·刚架-等效斜撑力学模型的等效原则 | 第87-88页 |
| ·等效斜撑单元 | 第88-92页 |
| ·刚架-等效斜撑力学模型中的塑性铰 | 第92-94页 |
| ·刚架-等效斜撑力学模型中塑性铰的设定 | 第94-97页 |
| ·刚架-等效斜撑力学模型中的塑性铰设定的验证 | 第97-99页 |
| ·1/10比例密肋复合墙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验证 | 第99-104页 |
| ·1/10比例高层密肋复合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简介 | 第99-101页 |
| ·1/10比例密肋复合墙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验证 | 第101-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07页 |
| 5 密肋复合墙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107-139页 |
| ·引言 | 第107页 |
| ·Pushover方法的发展 | 第107-110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110-114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简介 | 第110-111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假设 | 第111页 |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推导 | 第111-112页 |
| ·侧向力的分布形式 | 第112-114页 |
| ·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 第114-127页 |
| ·目标位移法 | 第115-119页 |
| ·ATC-40能力谱方法 | 第119-124页 |
| ·抗震评估方法和我国抗震规范的结合 | 第124-127页 |
| ·密肋复合墙结构的Pushover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 | 第127-134页 |
| ·密肋复合墙体的Pushover分析 | 第127-130页 |
| ·密肋复合墙结构的Pushover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 | 第130-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39页 |
| 6 密肋复合墙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 第139-171页 |
| ·引言 | 第139页 |
| ·地震动输入的随机模型 | 第139-147页 |
| ·地震动输入的平动分量模型 | 第140-145页 |
| ·常用地震动输入平动分量随机模型的对比 | 第145-146页 |
| ·地震动转动分量的随机模型 | 第146-147页 |
| ·单向地震作用下密肋复合墙结构随机动力反应分析 | 第147-158页 |
| ·地震动的输入模型的选取及结构的计算模型 | 第148-149页 |
| ·单向地震作用下对称密肋复合墙结构的随机响应 | 第149-153页 |
| ·单向地震作用下非对称密肋复合墙结构的随机响应 | 第153-158页 |
| ·多维地震动作用下密肋复合墙结构的随机响应 | 第158-167页 |
| ·多维地震动的研究 | 第158-162页 |
| ·本文对多维地震动各分量之间的相关性的考虑 | 第162-163页 |
| ·多维地震输入下对称结构的响应分析 | 第163-165页 |
| ·多维地震输入下非对称结构的响应分析 | 第165-1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7-1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8-171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71-175页 |
|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71-173页 |
| ·建议与展望 | 第173-175页 |
| 致谢 | 第175-17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7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7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获奖情况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