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编组站能力协调与加强措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意义与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编组站相关知识概述 | 第16-27页 |
·编组站简介 | 第16-17页 |
·编组站车流概述 | 第17-20页 |
·车流概念及种类 | 第17-18页 |
·车流对编组站的影响 | 第18-20页 |
·编组站能力概述 | 第20-27页 |
·编组站主要设备 | 第20-21页 |
·编组站能力组成与计算 | 第21-23页 |
·影响编组站能力的因素 | 第23-25页 |
·加强编组站能力的措施 | 第25-27页 |
第3章 成都北车流、能力与协调状况 | 第27-60页 |
·成都北编组站简介 | 第27-29页 |
·成都北编组站概况 | 第27页 |
·车站作业组织 | 第27-28页 |
·成都北CIPS系统 | 第28-29页 |
·成都北编组站车流情况分析 | 第29-43页 |
·车流到达情况 | 第29-34页 |
·车流到达规律统计分析 | 第34-43页 |
·基于车流不均衡性计算成都北车站能力情况 | 第43-51页 |
·成都北上行系统能力计算 | 第43-47页 |
·成都北下行系统能力计算 | 第47-50页 |
·成都北车站能力分析 | 第50-51页 |
·成都北各子系统能力协调情况 | 第51-60页 |
·协调度模型 | 第51-54页 |
·成都北上行系统协调度 | 第54-56页 |
·成都北下行系统协调度 | 第56-57页 |
·成都北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度 | 第57-60页 |
第4章 成都北编组站能力加强措施 | 第60-90页 |
·成都北编组站车流处理措施 | 第60-75页 |
·不均衡车流适应性的加强 | 第60-68页 |
·折角车流的处理 | 第68-75页 |
·成都北编组站能力加强措施 | 第75-84页 |
·改编能力加强措施 | 第75-81页 |
·到发线通过能力加强措施 | 第81-84页 |
·成都北编组站各子系统协调度的改善 | 第84-90页 |
·成都北上行系统协调度改善 | 第84-85页 |
·成都北下行系统协调度改善 | 第85页 |
·成都北各子系统协调度改善分析 | 第85-87页 |
·成都北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度改善 | 第87-9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1 总结 | 第90-91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1 | 第97-99页 |
附录2 | 第99-100页 |
附录3 | 第100-114页 |
附录4 | 第114-115页 |
附录5 | 第115-116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