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导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化”的表现 | 第13-20页 |
一、行政立法和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化”的涵义 | 第13-16页 |
(一) 行政立法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 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化”的涵义 | 第14-16页 |
二、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化”的表现 | 第16-20页 |
(一) 通过立法扩大权力范围 | 第16页 |
(二) 通过立法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 第16-18页 |
(三) 通过立法逃避权力制约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化”的危害 | 第20-26页 |
一、破坏了法制的统一 | 第20-21页 |
二、妨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21-22页 |
三、滋生腐败 | 第22-23页 |
四、造成立法侵权 | 第23页 |
五、严重降低行政效率,荒废政务 | 第23-25页 |
六、增大国家经济风险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6-36页 |
一、“人”的因素 | 第26-30页 |
(一) 立法者立法观念有偏差 | 第26-27页 |
(二) 利用公权攫取私人利益 | 第27-28页 |
(三) 立法者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 | 第28-29页 |
(四) 政府具有自利性 | 第29-30页 |
二、体制的因素 | 第30-36页 |
(一) 行政机关的双重主体身份 | 第30-31页 |
(二) 行政立法程序不完善 | 第31-32页 |
(三) 行政立法监督机制虚置 | 第32-33页 |
(四) 财政体制不合理 | 第33-36页 |
第四章 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化”的控制对策 | 第36-52页 |
一、建立科学的立法理念 | 第36-37页 |
(一) 转变立法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 | 第36-37页 |
(二) 树立行政权力受制约的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 第37页 |
二、限制和控制政府的自利性 | 第37-40页 |
(一) 实行有限行政,从体制上控制政府的自利性 | 第38页 |
(二) 制约行政立法权,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 第38-39页 |
(三) 强化行政程序法,控制政府的自由裁量权 | 第39-40页 |
三、完善行政立法程序 | 第40-46页 |
(一) 构建立法回避制度 | 第40-41页 |
(二) 推行立法公开制度 | 第41-43页 |
(三) 完善听证制度 | 第43-46页 |
四、加强行政立法监督 | 第46-50页 |
(一) 强化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 第46-47页 |
(二) 加强对行政立法的行政审查 | 第47-49页 |
(三) 司法机关的监督 | 第49-50页 |
五、规范财政运行机制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