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所谓“八病”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页 |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9-10页 |
四、关于版本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八病”众说 | 第11-15页 |
一、“八病”的创始年代及创始人 | 第11-12页 |
二、“八病”内容众说 | 第12-14页 |
三、众说“八病”的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学时代的划分及五言诗 | 第15-17页 |
一、文学自然时代的诗律 | 第15页 |
二、文学自觉时代的五言诗 | 第15-17页 |
第三章 齐梁:永明体诗人、复古派与其他 | 第17-32页 |
第四章 梁陈:宫体诗人与其他 | 第32-41页 |
第五章 隋(初)唐:杨、李及其他 | 第41-49页 |
第六章 近体诗与八病理论 | 第49-55页 |
一、近体诗诗歌格式 | 第49页 |
二、旧八病的蜕变 | 第49-53页 |
三、律诗转型中对(初唐)八病理论的扬弃(客观现实性) | 第53-5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7页 |
一、名称上的沿袭,内涵上的变化 | 第55页 |
二、比附前人 | 第55-56页 |
三、八病理论的发展演变是适应诗歌自身发展要求的 | 第56-57页 |
注释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