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渭北旱塬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的主要限制因素 | 第14-16页 |
·水分 | 第14页 |
·土壤与施肥 | 第14-15页 |
·栽培 | 第15页 |
·科研与生产、农技与农机结合 | 第15-16页 |
·目前西北旱地高产高效栽培的主要措施及存在问题 | 第16-20页 |
·旱地追肥 | 第16页 |
·旱地覆盖栽培 | 第16-18页 |
·旱地免、少耕 | 第18-19页 |
·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渭北旱塬旱地高产高效的研究设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渭北旱塬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形成与土壤水分利用和地温的影响 | 第21-34页 |
·引言 | 第21-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田间试验 | 第23-24页 |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24-25页 |
·数据计算 | 第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32页 |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产量、生物量及收获指数 | 第25-26页 |
·抽穗开花期土壤贮水、植株生长量和水分含量 | 第26-27页 |
·小麦生育期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 | 第27-28页 |
·小麦收获期土壤0-300 cm 土壤水分变化 | 第28页 |
·夏季休闲期降水接纳保蓄 | 第28-29页 |
·土壤的周年水分平衡 | 第29-30页 |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对耕层10 cm 地温的影响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渭北旱塬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与土壤的氮素吸收利用 | 第34-43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35页 |
·田间试验 | 第35页 |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35-36页 |
·数据计算 | 第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花前和花后氮素累积量的差异 | 第36-37页 |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氮素转移量、转移率和转移氮对籽粒贡献率的差异 | 第37-38页 |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氮肥效率差异 | 第38-39页 |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收获期土壤0-300 cm 硝态氮残留量(kg/hm~2) | 第39-40页 |
·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播前土壤硝态氮0-300 cm 累积量(kg/hm~2)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渭北旱塬不同施肥与覆盖栽培冬小麦与土壤氮、磷、钾吸收利用 | 第43-54页 |
·前言 | 第43-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44页 |
·田间试验 | 第44页 |
·样品采集与测定 | 第44-45页 |
·数据计算 | 第45页 |
·数据处理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收获期各器官氮素含量 | 第45-46页 |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 | 第46页 |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收获期各器官磷含量 | 第46-47页 |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吸磷量和磷收获指数 | 第47-48页 |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收获期各器官钾含量 | 第48-49页 |
·不同施肥与栽培冬小麦吸钾量和钾收获指数 | 第49页 |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氮动态(硝态氮) | 第49-50页 |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磷动态 | 第50-51页 |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钾动态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