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雷公藤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6页 |
·雷公藤简介 | 第9-19页 |
·化学成分 | 第9-11页 |
·雷公藤药理作用与毒副作用 | 第11-14页 |
·雷公藤有效成分的传统提取工艺 | 第14-15页 |
·雷公藤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15-17页 |
·雷公藤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 | 第17页 |
·雷公藤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 | 第17-18页 |
·制剂研究 | 第18-19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第19-24页 |
·超临界流体简介 | 第19-20页 |
·影响超临界萃取的因素 | 第20-21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 | 第21-24页 |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雷公藤有效成份的提取与分离 | 第26-46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原料来源及预处理 | 第26页 |
·试剂来源及规格 | 第26-27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7-28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8页 |
·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 | 第28-31页 |
·超临界萃取-分离方法 | 第28-30页 |
·酸沉-碱化-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法 | 第30页 |
·回流提取-分离方法 | 第30-31页 |
·分析测定 | 第31-35页 |
·雷公藤红素含量测定 | 第31-33页 |
·雷公藤甲素含量测定 | 第33-3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超临界萃取-分离优化结果 | 第35-36页 |
·酸沉-碱化-乙酸乙酯萃取分离优化结果 | 第36-41页 |
·最优化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回流提取结果 | 第43页 |
·超临界萃取与回流提取的比较 | 第43-44页 |
·与课题组前期结果比较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超临界CO_2萃取雷公藤红素的工艺研究 | 第46-66页 |
·原料来源及预处理 | 第46页 |
·试剂来源及规格 | 第46-47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7-48页 |
·实验方案的选择 | 第48页 |
·实验装置与实验操作步骤 | 第48-52页 |
·雷公藤物料含水量测定 | 第48-49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雷公藤红素最佳条件考察 | 第49-50页 |
·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雷公藤红素 | 第50-52页 |
·分析测定 | 第5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65页 |
·雷公藤物料含水量测定结果 | 第53页 |
·雷公藤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第53-54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雷公藤红素最佳条件考察结果 | 第54-61页 |
·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雷公藤红素结果 | 第61-63页 |
·超临界提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