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越江公路隧道服务层通风及防灾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工程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2章 隧道服务层散热理论与方法 | 第16-25页 |
| ·隧道服务层散热方式 | 第16-17页 |
| ·热传导 | 第16页 |
| ·热对流 | 第16页 |
| ·热辐射 | 第16-17页 |
| ·隧道服务层内电缆的热场分析 | 第17-19页 |
| ·电缆热场的概念 | 第17页 |
| ·热场中相关物理量 | 第17页 |
| ·富式定律 | 第17-18页 |
| ·热场方程 | 第18-19页 |
|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 ·流体和流动的基本特性 | 第19页 |
|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19-22页 |
| ·κ-ε双方程模型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隧道服务层散热通风 | 第25-40页 |
| ·通风类型选择 | 第25-26页 |
| ·不需进行散热通风情况 | 第25页 |
| ·必须进行散热通风情况 | 第25-26页 |
| ·通风方式 | 第26-27页 |
| ·自然通风 | 第26页 |
| ·机械通风 | 第26页 |
| ·混合通风 | 第26-27页 |
| ·不通风隧道服务层的温升 | 第27-33页 |
| ·不通风服务层温升计算 | 第27-29页 |
| ·电缆各部分损耗计算 | 第29-31页 |
| ·电缆各部分热阻计算 | 第31-33页 |
| ·隧道服务层通风量计算 | 第33-35页 |
| ·电缆散热量 | 第33页 |
| ·散热通风量 | 第33-34页 |
| ·散热通风风速 | 第34页 |
| ·散热通风最长距离 | 第34页 |
| ·散热通风最不利情况 | 第34-35页 |
| ·算例 | 第35-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隧道服务层散热通风三维数值模拟 | 第40-63页 |
| ·FLUENT软件 | 第40-45页 |
| ·计算流程图 | 第40-41页 |
| ·有限体积法 | 第41-45页 |
| ·散热通风三位数值计算 | 第45-62页 |
| ·模型简化说明 | 第45页 |
| ·模型建立和网格化分 | 第45-47页 |
|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47-48页 |
| ·计算模型温度场变化结果与分析 | 第48-56页 |
| ·计算模型速度场变化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 ·计算模型静压力场变化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隧道服务层防灾研究 | 第63-70页 |
| ·隧道服务层灾害研究的必要性 | 第63页 |
| ·隧道服务层灾害分析 | 第63-66页 |
| ·灾害发生的主要类别 | 第63页 |
| ·灾害发生的原因 | 第63-65页 |
| ·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危害 | 第65-66页 |
| ·隧道服务层防止灾害的对策措施 | 第66-69页 |
| ·火灾 | 第66-68页 |
| ·渗漏和潮气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