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16页 |
第一节 苏辙生平及思想研究 | 第10-12页 |
第二节 苏辙文学研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苏辙旅游及其诗文研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苏辙游历概述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前奏:至和二年(1055)—嘉祐五年(1060)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渐起:嘉祐六年(1069)—元丰二年(1079) | 第18-20页 |
第三节 高潮:元丰三年(1080)—元丰八年(1085)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变奏:元祐元年(1086)—元祐八年(1093) | 第21-23页 |
第五节 尾声:绍圣元年(1094)—政和元年(1112)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苏辙旅游思想研究 | 第25-58页 |
第一节 周游天下观物之灵——旅游类型论析 | 第25-38页 |
(1) 山水风光游 | 第25-28页 |
(2) 人文古迹游 | 第28-30页 |
(3) 寺庙道观游 | 第30-35页 |
(4) 民间风情游 | 第35-38页 |
第二节 交游豪俊观人之杰——苏辙交游论析 | 第38-54页 |
(1) 情系手足 | 第38-44页 |
(2) 志同友朋 | 第44-50页 |
(3) 心皈僧道 | 第50-54页 |
第三节 苏辙“行天下以养气”的旅游思想 | 第54-58页 |
第四章 苏辙旅游诗文的情感倾向探究 | 第58-68页 |
第一节 “何时解网听归去,黄花白酒梳篱间”——无法割舍的归隐情结 | 第58-62页 |
第二节 “要路风波无限恶,谪居情味最能深”——挥之不去的迁谪之感 | 第62-65页 |
第三节 “千里故园魂梦里,百年生事寂寥中”——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苏辙旅游诗文编年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