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丹参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丹参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0-11页 |
·我国药用植物的栽培现状和发展前景 | 第11-12页 |
·丹参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 第12-13页 |
·利用毛状根培养技术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研究 | 第13-14页 |
·发根农杆菌 | 第13页 |
·诱导毛状根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 第13-14页 |
·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影响毛状根生长的主要因素 | 第16-18页 |
·培养基种类的影响 | 第16页 |
·常量元素的影响 | 第16页 |
·碳源的影响 | 第16页 |
·光照的影响 | 第16-17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17页 |
·激素的影响 | 第17页 |
·诱导子的影响 | 第17-18页 |
·生物反应器在植物次生代谢生产上的应用 | 第18-21页 |
·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药用植物毛状根的特点 | 第18页 |
·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不同类型的生物反应器与毛状根的培养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丹参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农杆菌转化植株的形态变化 | 第22-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材料 | 第22页 |
·丹参无菌苗的培养 | 第22页 |
·发根农杆菌的培养与活化 | 第22-23页 |
·毛状根的诱导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低温预处理对丹参陈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页 |
·发根农杆菌对丹参不同来源外植体毛状根诱导差异比较研究 | 第23-24页 |
·发根农杆菌R1601 菌株诱导丹参毛状根及丹参转化根的形态变化 | 第24页 |
·丹参毛状根的鉴定 | 第24-25页 |
·羧苄青霉素二钠的除菌效果 | 第25页 |
·讨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丹参毛状根有效成分丹参酮的累积规律 | 第26-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材料及样品制备 | 第26页 |
·对照品的制备 | 第2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色谱条件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不同培养时期丹参毛状根生长量分析 | 第26-28页 |
·不同培养时期丹参毛状根丹参酮含量的分析 | 第28-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附录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