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3页 |
·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渗透调节 | 第12-13页 |
·信号传递与基因表达 | 第13-14页 |
·植物内多胺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多胺的结构与分类 | 第14-15页 |
·多胺类化合物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 | 第15页 |
·植物中多胺的生物合成与降解代谢 | 第15-16页 |
·多胺与水分胁迫 | 第16-18页 |
·植物组织中多胺的检测方法 | 第18页 |
·MICRORNA研究进展 | 第18-31页 |
·miRNA的发现 | 第18-19页 |
·植物miRNA的特征 | 第19-21页 |
·miRNA的基因组织形式 | 第21-22页 |
·miRNA的生物产生 | 第22-25页 |
·miRNA的作用机制 | 第25-26页 |
·植物miRNA的功能 | 第26-27页 |
·miRNA基因的发现方法 | 第27-29页 |
·miRNA与植物的抗逆性 | 第29-3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中游离多胺含量的变化 | 第33-4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实验材料的处理与样品采集 | 第33页 |
·游离态多胺的提取 | 第33-34页 |
·待测样品的处理 | 第34页 |
·多胺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4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4页 |
·小麦中多胺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5-37页 |
·线性范围 | 第37页 |
·小麦根、叶中游离态多胺含量的变化 | 第37-40页 |
·讨论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中MICRORNA的克隆 | 第43-61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3-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3页 |
·接头、引物、克隆载体及菌株 | 第43页 |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第43-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55页 |
·总RNA提取 | 第46-47页 |
·小RNA的富集 | 第47页 |
·PAGE胶分离小RNA | 第47-48页 |
·从凝胶中回收小RNA | 第48页 |
·小RNA5′端磷酸基的去除 | 第48-49页 |
·小RNA与3′接头连接 | 第49页 |
·反转录 | 第49-50页 |
·RNaseH消化杂合链中的RNA | 第50页 |
·cDNA3′加Poly(dG) | 第50页 |
·PCR 扩增 | 第50-51页 |
·二次PCR | 第51页 |
·BanⅠ酶切 | 第51-52页 |
·PCR产物的叠接与回收 | 第52页 |
·用Taq酶为叠接产物加a | 第52页 |
·插入片段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 | 第52-53页 |
·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3页 |
·电转化 | 第53页 |
·菌落PCR检测 | 第53-54页 |
·选取阳性克隆送出测序 | 第54页 |
·序列分析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55-56页 |
·15%变性PAGE分离小RNA | 第56-57页 |
·cDNA文库构建 | 第57-58页 |
·菌落PCR筛选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1-62页 |
·游离多胺与小麦的抗旱性 | 第61页 |
·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中MICRORNA的克隆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