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 第11-12页 |
·蛋白质的变性 | 第11页 |
·蛋白质的复性 | 第11-12页 |
·蛋白质的折叠机理 | 第12页 |
·蛋白质的复性方法 | 第12-16页 |
·传统的复性方法 | 第12-13页 |
·添加稀释复性法 | 第13页 |
·分子伴侣及人工分子伴侣辅助复性 | 第13-14页 |
·相分配、反胶束蛋白再折叠 | 第14-15页 |
·蛋白折叠液相色谱 | 第15-16页 |
·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在蛋白复性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HIC | 第16-17页 |
·IEC | 第17页 |
·SEC | 第17-18页 |
·AFC | 第18页 |
·含二硫键蛋白的折叠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策略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8页 |
第二章 疏水色谱法对还原变性牛胰岛素折叠行为的研究 | 第28-42页 |
·前言 | 第28-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仪器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30页 |
·还原变性Ins的制备 | 第30页 |
·HIC色谱条件 | 第30页 |
·RPLC色谱条件 | 第30页 |
·MALDI-TOF MS检测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RPLC对标准蛋白的分离 | 第31页 |
·RPLC对还原变性胰岛素分离的优化 | 第31-32页 |
·RPLC对还原变性胰岛素的分离与MALDI-TOF MS检测 | 第32-33页 |
·HIC对还原变性胰岛素分离 | 第33-34页 |
·脲浓度对还原变性Ins在HIC上折叠行为的影响 | 第34-35页 |
·GSH/GSSG的比率对还原变性Ins在疏水色谱上折叠行为的影响 | 第35-37页 |
·固定相疏水性强度对还原变性Ins复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还原变性Ins在疏水色谱上的动力学研究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离子交换色谱法对还原变性牛胰岛素折叠行为的研究 | 第42-54页 |
·前言 | 第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仪器 | 第42页 |
·试剂 | 第42页 |
·还原变性Ins的制备 | 第42页 |
·IEC色谱条件 | 第42-43页 |
·反相色谱条件 | 第43页 |
·MALDI-TOF MS检测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脲浓度对还原脲变性Ins在WAX柱上色谱行为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氧化还原体系对还原变性Ins复性的影响 | 第44-48页 |
·脲梯度对WAX复性还原变性Ins的影响 | 第48-50页 |
·氧化还原剂与脲梯度的同时作用 | 第50-52页 |
·光谱检验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体积排阻色谱法对还原变性牛胰岛素折叠行为的研究 | 第54-62页 |
·前言 | 第54页 |
·脲梯度SEC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仪器 | 第55页 |
·试剂 | 第55-56页 |
·还原变性Ins的制备 | 第56页 |
·SEC色谱条件 | 第56页 |
·RPLC色谱条件 | 第56页 |
·MALDI-TOF MS检测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非氧化型流动相SEC对还原变性Ins的复性 | 第56-57页 |
·氧化型流动相SEC对还原变性Ins的复性 | 第57-58页 |
·氧化型流动相脲梯度SEC复性还原变性Ins | 第58-60页 |
·三种液相色谱法对还原变性胰岛素折叠的比较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