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页 |
| ·研究成果述评 | 第11-23页 |
|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8页 |
|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 | 第18-22页 |
|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及本文的切入点 | 第22-23页 |
| ·研究的问题及范围界定 | 第23-24页 |
| ·研究的问题 | 第23-24页 |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4页 |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24-26页 |
| 2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理论分析 | 第26-40页 |
| ·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含义 | 第26-28页 |
| ·内部控制的含义 | 第26-27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含义 | 第27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审计报告的关系 | 第27-28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因 | 第28-29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目标及实现步骤 | 第29-33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目标 | 第29-30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目标的实现步骤 | 第30-33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分类 | 第33-36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作用 | 第36-37页 |
| ·编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原则 | 第37-40页 |
| ·编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 ·编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具体规则 | 第38-40页 |
| 3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格式及其编制 | 第40-55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报告格式及分析 | 第40-43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报告格式 | 第40-41页 |
| ·详式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必要性分析 | 第41页 |
| ·详式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42页 |
| ·详式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优势分析 | 第42-43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基本要素 | 第43-45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所包含的基本要素 | 第43-44页 |
| ·要素的具体分析 | 第44-45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意见类型 | 第45-50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意见类型 | 第45页 |
| ·出具每种意见类型的条件、术语及格式 | 第45-48页 |
| ·出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注意事项 | 第48-50页 |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调查分析 | 第50-55页 |
| ·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必要性的调查分析 | 第51页 |
| ·对详式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作用的调查分析 | 第51-52页 |
| ·对详式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可行性及优势的调查分析 | 第52-53页 |
| ·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 第53-55页 |
| 4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案例 | 第55-66页 |
| ·案例概述 | 第55-58页 |
| ·按照我国《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要求,出具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 | 第58-60页 |
| ·按照美国第二号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 第60-62页 |
| ·出具的详式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 第62-65页 |
| ·案例分析结论 | 第65-66页 |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66-69页 |
|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 ·建立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系统基本理论的结论 | 第66页 |
| ·完善详式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编写方法的结论 | 第66页 |
| ·政策建议 | 第66-67页 |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7页 |
| ·后续研究思路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附录: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调查问卷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