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生物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我国黄海海域生物资源概况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我国黄海海域自然和人文概况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我国黄海海域生物资源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 第14-20页 |
一、过度捕捞与渔业衰退 | 第14-16页 |
二、赤潮 | 第16-17页 |
三、污染 | 第17-18页 |
四、生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 第18-20页 |
五、气候变化 | 第20页 |
第二章 我国黄海海域生物资源管理的法制状况 | 第20-40页 |
第一节 我国黄海海域生物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构成 | 第20-24页 |
一、理论界对海洋资源管理法律体系的认识 | 第20-21页 |
二、黄海海域生物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构成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沿黄海三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立法状况 | 第24-30页 |
一、辽宁省 | 第24-26页 |
二、山东省 | 第26-28页 |
三、江苏省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我国黄海海域生物资源管理体制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我国黄海海域生物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31-40页 |
一、海洋管理体制不完善,综合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2-34页 |
二、海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 第34-37页 |
三、缺乏有效的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 第37-38页 |
四、海洋资源资产观念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8-39页 |
五、海上执法力量缺乏组织协调性 | 第39页 |
六、海洋权益维护快速反应机制有待完善 | 第39-40页 |
七、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资金和科学技术投入不足 | 第40页 |
第三章 从国际视角看我国黄海海域生物资源管理 | 第40-49页 |
第一节 黄海海域的存在划界之争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我国与日本、韩国的渔业合作 | 第41-45页 |
一、中日渔业协定 | 第42-43页 |
二、中韩渔业协定 | 第43-44页 |
三、关于中日和中韩两个渔业协定的思考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国外的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情况 | 第45-49页 |
一、国外区域海洋管理简介 | 第45-48页 |
二、国外区域海洋管理的经验 | 第48页 |
三、国外区域海洋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黄海海域生物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 | 第49-57页 |
第一节 依法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管理 | 第50-51页 |
第二节 依法加强污染控制与防治 | 第51-52页 |
一、陆源污染控制与防治 | 第51页 |
二、海洋及海岸工程污染控制与防治 | 第51页 |
三、海上污染控制与防治 | 第51页 |
四、污染物排放监控 | 第51-52页 |
第三节 依法促进海洋生态保护 | 第52-53页 |
一、保护区的建设 | 第52页 |
二、生态示范区建设 | 第52-53页 |
三、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 | 第53页 |
第四节 依法完善海洋环境灾害防治与能力建设 | 第53-55页 |
一、赤潮的防治与预报能力建设 | 第53-54页 |
二、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 第54页 |
三、海洋环境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 第54页 |
四、执法能力建设 | 第54-55页 |
第五节 依法推进海洋生物资源权益维护方面的立法 | 第55-56页 |
第六节 依法鼓励公众参与黄海管理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