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电液伺服遥操纵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遥操纵机器人的发展历程第11-12页
   ·力反馈遥操纵系统的应用领域概述第12-18页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19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第21-31页
   ·六自由度并联机械手结构原理第21-23页
   ·机械手坐标系建立第23-24页
   ·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24-27页
     ·并联机器人位置反解第24-25页
     ·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第25-27页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第27-30页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概述第27页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方法第27-28页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六自由度遥操纵手控器组成第31-37页
   ·六自由度遥操纵手控器概述第31页
   ·主-从机械手子系统第31-33页
   ·电液伺服子系统第33-35页
     ·液压泵站第34页
     ·电液伺服阀第34-35页
   ·双向伺服控制系统第35-36页
     ·位移伺服控制子系统第35-36页
     ·力觉反馈子系统第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电液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7-41页
   ·电液伺服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第37页
   ·伺服放大器模型第37-38页
   ·电液伺服阀模型第38页
   ·液压缸模型第38-39页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电液伺服控制器设计及优化仿真第41-61页
   ·电液伺服系统稳定性判定第41-42页
   ·线性二次型控制第42-49页
     ·线性二次型控制的基本理论第42-44页
     ·线性二次型控制的工程应用第44-46页
     ·状态观测器设计第46-49页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第49-54页
     ·基于误差多项式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第50-52页
     ·基于 POPOV 超稳定理论的控制器设计第52-54页
   ·电液伺服系统抗干扰方法研究第54-60页
     ·状态观测器跟踪法第54-56页
     ·动态鲁棒补偿法第56-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新型双向伺服控制策略研究第61-67页
   ·双向伺服控制的类型第61-62页
   ·新型控制策略研究第62-63页
   ·新型控制策略试验研究第63-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67-69页
   ·论文研究成果第67页
   ·工作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申报》时评研究
下一篇:离散事件系统中基于模型诊断的符号化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