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品种指纹图谱建立及果实硬肉/溶质性状分子标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桃和两用桃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桃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桃的起源 | 第9页 |
·桃的进化 | 第9-10页 |
·种群分类 | 第10-11页 |
·两用桃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桃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1-16页 |
·桃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2-13页 |
·桃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其鉴定 | 第13页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13-15页 |
·桃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供试材料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5页 |
·模板基因组DNA的制备 | 第19-20页 |
·DNA提取试剂的配制 | 第19页 |
·基因组DNA提取步骤 | 第19-20页 |
·基因组DNA纯度和浓度的检测 | 第20页 |
·硬肉/溶质近等基因池的构建 | 第20页 |
·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20-22页 |
·限制性酶酶切及连接 | 第20-21页 |
·预扩增反应 | 第21页 |
·选择性PCR扩增 | 第21-22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2-23页 |
·电泳试剂的配制 | 第22页 |
·电泳步骤 | 第22-23页 |
·银染 | 第23-25页 |
·银染试剂的配制 | 第23页 |
·银染步骤 | 第23-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5页 |
·两用桃和油桃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25-29页 |
·模板DNA样品纯度和浓度的检测 | 第25页 |
·AFLP技术体系的研究 | 第25-27页 |
·酶切连接体系的建立 | 第25-26页 |
·预扩增 | 第26页 |
·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的确定 | 第26页 |
·选择性扩增引物的设计 | 第26页 |
·选择性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6-27页 |
·引物筛选 | 第27-28页 |
·两用桃引物的筛选 | 第27页 |
·油桃引物的筛选 | 第27-28页 |
·AFLP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28-29页 |
·两用桃的AFLP指纹图谱 | 第28-29页 |
·油桃的AFLP指纹图谱 | 第29页 |
·油桃部分性状分子标记研究 | 第29-45页 |
·果实硬肉/溶质性状的AFLP筛选 | 第29-30页 |
·AFLP标记的群体分离分析 | 第30-45页 |
4 讨论 | 第45-49页 |
·桃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5页 |
·AFLP指纹图谱的构建 | 第45-46页 |
·品种鉴定 | 第46-47页 |
·AFLP标记技术和BSA法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