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引言 | 第13页 |
·松香的类型和结构组成 | 第13-14页 |
·松香的性质及改性 | 第14-22页 |
·松香的物理性质 | 第14-15页 |
·松香的化学性质及改性 | 第15-22页 |
·松香的氧化反应 | 第16-17页 |
·松香的酯化反应 | 第17-18页 |
·松香的异构和加成反应 | 第18-20页 |
·氢化及脱氢 | 第20页 |
·歧化反应 | 第20-21页 |
·聚合 | 第21-22页 |
·改性松香的应用 | 第22-23页 |
·氢化松香及其酯类的应用 | 第22页 |
·歧化松香的应用 | 第22页 |
·聚合松香的应用 | 第22-23页 |
·本研究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马来松香的制备与表征 | 第24-33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步骤 | 第25页 |
·马来松香的制备 | 第25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25-26页 |
·软化点的测试 | 第25页 |
·溴值的测定 | 第25-26页 |
·红外光谱(FT-IR) | 第26页 |
·X-射线衍射扫描(XRD)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制取马来松香的反应原理 | 第26-27页 |
·松香中树脂酸的热异构 | 第26-27页 |
·左旋海松酸与马来酸酐的反应 | 第27页 |
·马来酸酐加入量对马来松香软化点的影响 | 第27-28页 |
·马来酸酐加入量对马来松香的溴值的影响 | 第28-29页 |
·反应时间对马来松香溴值的影响 | 第29-30页 |
·反应温度对马来松香溴值的影响 | 第30页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0-31页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3-44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硅溶胶的制备 | 第34页 |
·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 | 第34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34-35页 |
·酸值的测定 | 第34-35页 |
·酯化率的测定 | 第35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杂化机理 | 第35-36页 |
·反应时间对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酸值的影响 | 第36页 |
·SiO_2含量对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酸值的影响 | 第36-37页 |
·催化剂的含量对马来松香/SiO_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酸值的影响 | 第37-38页 |
·反应温度对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酸值的影响 | 第38页 |
·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SiO_2含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 第41页 |
·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FT-IR分析 | 第41-42页 |
·马来松香和马来松香/SiO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 XRD 分析 | 第42-43页 |
·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DSC分析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 第44-50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步骤 | 第45页 |
·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乳液(W/O)的制备 | 第45页 |
·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乳液(O/W)的制备 | 第45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45-46页 |
·外观 | 第45页 |
·乳液固含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乳液分散性的测定 | 第46页 |
·乳液pH的测定 | 第46页 |
·乳液类型的鉴别 | 第46页 |
·乳液稳定性的测定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制备的马来松香/SiO_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乳液的性能 | 第46-47页 |
·助乳化剂的种类对乳液外观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页 |
·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用量对外观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乳化温度对外观的影响 | 第48页 |
·转相温度对外观的影响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