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蜂窝分簇WSN拓扑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WSN拓扑控制研究现状 | 第12-29页 |
·WSN拓扑控制 | 第12-18页 |
·WSN的结构 | 第12-13页 |
·WSN存在的约束 | 第13-15页 |
·WSN拓扑结构比较 | 第15-18页 |
·WSN分簇算法的相关背景 | 第18-20页 |
·LEACH分簇算法简介与分析 | 第20-23页 |
·算法介绍 | 第20页 |
·算法描述 | 第20-21页 |
·算法分析 | 第21-23页 |
·其他几种典型的分簇算法 | 第23-27页 |
·HEED分簇算法 | 第23-24页 |
·LEACH-C和LEACH-F分簇算法 | 第24-25页 |
·ACE分簇算法 | 第25页 |
·CEFL分簇算法 | 第25-26页 |
·EECS分簇算法 | 第26-27页 |
·DAM分簇算法 | 第27页 |
·蜂窝技术概述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蜂窝分簇WSN拓扑结构的设计 | 第29-46页 |
·LEACH算法的不足 | 第29-31页 |
·分簇改进方案探讨 | 第31-36页 |
·圆形分簇 | 第31-32页 |
·正方形分簇 | 第32-33页 |
·正六边形分簇 | 第33-34页 |
·三种方案整体比较 | 第34-36页 |
·LEACH-Z网络拓扑结构的生成过程 | 第36-45页 |
·LEACH-Z分簇机制的设计 | 第36-38页 |
·LEACH-Z簇首节点的选择机制设计 | 第38-39页 |
·拓扑结构的建立过程 | 第39-45页 |
·拓扑结构的初始建立阶段 | 第39-41页 |
·选举簇首节点阶段 | 第41-42页 |
·节点入簇及中继节点的选择 | 第42-44页 |
·网络的稳定传输阶段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LEACH-Z算法的仿真 | 第46-63页 |
·仿真工具介绍 | 第46-53页 |
·仿真工具的选择 | 第46-47页 |
·仿真工具NS2简介 | 第47-48页 |
·NS2仿真方法和流程 | 第48-50页 |
·NS2的构件库 | 第50-51页 |
·NS2源码目录结构 | 第51页 |
·NS2移动节点概述 | 第51-53页 |
·MIT-uAMPS在NS2中的修改与扩展 | 第53-56页 |
·MIT-uAMPS在NS2中的移植与安装 | 第56-59页 |
·LEACH-Z仿真代码扩展 | 第59-62页 |
·Leach-Z仿真及数据处理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LEACH-Z算法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70页 |
·能耗分析 | 第63-65页 |
·一阶无线模型 | 第63-64页 |
·节点能耗分析 | 第64-65页 |
·NS2仿真结果的分析 | 第65-68页 |
·LEACH-Z算法优缺点分析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