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中国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23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6-17页
  (二) 比较分析法第17页
  (三) 调查研究法第17页
 四、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7-23页
  (一) 相关概念第17-20页
  (二) 相关理论第20-23页
第一章 中国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现状及问题第23-39页
 第一节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第23-27页
 第二节 中国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第27-39页
  一、法律缺失,法律效力不高第27-29页
  二、资金短缺,筹资渠道单一第29-31页
  三、志愿者培训不足,缺乏良好的服务技能第31-33页
  四、志愿者权益保障缺失,服务积极性受挫第33-35页
  五、志愿者队伍建设不稳定,志愿者资源不足第35-36页
  六、公民志愿意识低,尚未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度第36-39页
第二章 国外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经验借鉴第39-49页
 第一节 美国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经验第39-43页
  一、法制保障,资金充足第39-40页
  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基础扎实第40-41页
  三、志愿服务理念普及,公众参与度高第41页
  四、高校开设相关学科,志愿服务专业化第41-42页
  五、志愿服务与国际接轨——"全球志愿者服务工程"第42-43页
 第二节 丹麦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经验第43-45页
  一、志愿服务多样,内容丰富第43页
  二、政府制度支持,社区积极配合第43-44页
  三、志愿组织管理规范,志愿者队伍庞大第44-45页
 第三节 新加坡志愿服务保障经验第45-49页
  一、政府重视,志愿服务纳入法律体系第45页
  二、机制完善,志愿服务社会化第45-46页
  三、队伍稳定,注重志愿者信念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第46-47页
  四、基础牢固,志愿服务资金充足第47页
  五、全民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公民行为第47页
  六、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志愿服务绩效第47-49页
第三章 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路径选择第49-66页
 第一节 政策法律保障第49-53页
  一、制定全国性志愿服务法规第49-50页
  二、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第50-52页
  三、慈善立法第52-53页
 第二节 资金保障第53-55页
  一、政府支持,税收优惠第53-54页
  二、社会资助,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第54页
  三、志愿组织健全自身财务制度第54-55页
 第三节 志愿者权益保障第55-56页
  一、志愿者安全保障第55页
  二、志愿者生活保障第55-56页
  三、志愿者医疗保障第56页
 第四节 提高志愿服务技能第56-58页
  一、优化培训机制第56-57页
  二、提高志愿者专业素质第57页
  三、提升志愿者道德素质第57-58页
  四、提高志愿者综合能力第58页
  五、培养志愿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第58页
 第五节 稳定志愿服务队伍第58-60页
  一、发掘志愿者资源第58-59页
  二、完善激励机制第59-60页
 第六节 提高社会认同,培养公民意识第60-62页
  一、公务员参与志愿服务,营造志愿服务的社会参与氛围第60页
  二、培养公益意识,传播志愿精神第60-61页
  三、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第61-62页
  四、政府倡导,提高志愿服务社会认同度第62页
 第七节 创造国际合作环境第62-66页
  一、政府政策引导第63-64页
  二、第三部门参与推动第64-66页
结语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兴边富民行动”研究
下一篇:新闻媒体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