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OP的松耦合系统性能分析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11-12页 |
·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 | 第13-28页 |
·控制反转 | 第13-20页 |
·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概述 | 第13-15页 |
·控制反转优点 | 第15-17页 |
·依赖注入类型 | 第17-19页 |
·控制反转应用框架 | 第19-20页 |
·面向切面编程 | 第20-27页 |
·面向切面编程概述 | 第20-24页 |
·面向切面编程增强类型 | 第24-25页 |
·面向切面编程优点 | 第25-26页 |
·面向切面编程应用框架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松耦合系统性能分析方法 | 第28-47页 |
·引言 | 第28页 |
·松耦合系统模型 | 第28-31页 |
·时间性能分析 | 第31-35页 |
·时间性能基本概念 | 第31-33页 |
·时间信息捕捉和计算 | 第33-35页 |
·吞吐量性能分析 | 第35-39页 |
·吞吐量性能基本概念 | 第35-36页 |
·吞吐量信息捕捉和计算 | 第36-39页 |
·性能信息保存和计算方法 | 第39-44页 |
·性能信息的保存 | 第39-41页 |
·性能信息的计算方法 | 第41-44页 |
·性能分析 | 第44-46页 |
·性能分析原则 | 第44-45页 |
·性能分析样例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7-58页 |
·松耦合系统实验模型 | 第47-51页 |
·实验关键环节说明 | 第51-52页 |
·实验部署 | 第51-52页 |
·增强方法实现 | 第52页 |
·实验分析 | 第52-57页 |
·实验条件设定 | 第52-53页 |
·实验数据计算 | 第53-5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件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