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王蒙的变化——王蒙文学批评的纵向考察 | 第13-33页 |
第一节 王蒙文学观的变化 | 第13-21页 |
一、由生活的自发到理论的自觉 | 第13-15页 |
二、社会功利性文学观的延续 | 第15-16页 |
三、以“社会性”为核心的多元文学观 | 第16-17页 |
四、对“社会性优先”的放弃 | 第17-19页 |
五、消闲文艺观的形成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王蒙文学批评活动的变化 | 第21-33页 |
一、无法纯粹的作家批评 | 第21-27页 |
二、解放了的“大师” | 第27-33页 |
第二章 王蒙的矛盾——王蒙文学批评的聚焦分析 | 第33-40页 |
第一节 王蒙文学批评内部的矛盾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矛盾 | 第34-40页 |
一、80 年代早期 | 第35-37页 |
二、80 年代中后期 | 第37-40页 |
第三章 王蒙的“得意”与尴尬——王蒙文学批评的社会反响与分析 | 第40-52页 |
第一节 得风气之先的“得意” | 第40-42页 |
第二节 身为“界碑”的尴尬——王蒙在人文精神讨论中的表 现分析 | 第42-52页 |
一、王蒙在人文精神讨论中的观点 | 第42-43页 |
二、人文精神讨论中王蒙观点的成因分析 | 第43-48页 |
三、王蒙在人文精神讨论中的得与失 | 第48-52页 |
第四章 王蒙文学批评的价值与意义 | 第52-63页 |
第一节 王蒙文学批评的文学史意义 | 第52-58页 |
一、王蒙的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学进程 | 第52-55页 |
二、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演变 | 第55-58页 |
第二节 王蒙文学批评的批评学意义 | 第58-63页 |
一、由王蒙的文学批评看官员批评 | 第58-60页 |
二、作家批评的特色与魅力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注释 | 第65-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