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性能的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飞行仿真转台概述 | 第10-11页 |
·飞行仿真转台用电液伺服马达的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控制 | 第12-14页 |
·常用控制策略 | 第12-13页 |
·鲁棒控制理论简介 | 第13-14页 |
·课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连续回转马达的理论分析与数学建模 | 第16-33页 |
·引言 | 第16页 |
·马达的结构模型及理论分析 | 第16-18页 |
·马达结构模型及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理论分析与基本参数公式推导 | 第17-18页 |
·仿真转台用电液伺服马达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24页 |
·阀控马达动力机构传递函数 | 第19-21页 |
·电液伺服阀传递函数 | 第21-22页 |
·伺服放大器传递函数和反馈测量元件传递函数 | 第22页 |
·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传递函数 | 第22-23页 |
·传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24页 |
·系统频率特性分析 | 第24-25页 |
·系统精度分析 | 第25-26页 |
·系统模型辨识 | 第26-33页 |
·辨识方法与辨识模型的选择 | 第27页 |
·辨识实验的设计 | 第27-28页 |
·模型的辨识 | 第28-29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29-31页 |
·马达整周模型辨识与分析 | 第31-33页 |
第3章 混合灵敏度复合控制策略研究 | 第33-50页 |
·引言 | 第33页 |
·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摩擦泄漏对低速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系统参数不确定性 | 第34-35页 |
·系统未建模动态不确定性 | 第35页 |
·控制目标及控制方法介绍 | 第35-37页 |
·控制器设计目标 | 第35页 |
·控制方法选择 | 第35-36页 |
·H_∞混合灵敏度控制方法简介 | 第36-37页 |
·混合灵敏度控制器的设计 | 第37-40页 |
·电液位置系统H_∞标准设计问题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混合灵敏度控制器的设计 | 第38-40页 |
·控制器的性能检验 | 第40-46页 |
·鲁棒稳定性分析验证 | 第41-43页 |
·鲁棒性能分析验证 | 第43-46页 |
·输入信号的微分前馈控制的应用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性能的实验研究 | 第50-61页 |
·引言 | 第50页 |
·连续回转马达电液位置伺服实验台的组成 | 第50-52页 |
·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2-54页 |
·控制系统硬件的设计 | 第52页 |
·控制软件的设计 | 第52-54页 |
·实验研究和结果分析 | 第54-60页 |
·阶跃响应试验 | 第54-55页 |
·斜坡响应实验 | 第55-57页 |
·三角波响应实验 | 第57-58页 |
·正弦响应实验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