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光催化反应基本原理及影响光催化反应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11-16页 |
·光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 第11-13页 |
·影响光催化反应效率的主要因素 | 第13-16页 |
·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主要途径 | 第16-18页 |
·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第18-22页 |
·污水处理 | 第19页 |
·抗菌 | 第19-20页 |
·空气净化 | 第20页 |
·VOCs污染及控制现状 | 第20-22页 |
·凹凸棒石的特性与开发利用现状 | 第22-25页 |
·凹凸棒石的基本特性 | 第22-23页 |
·凹凸棒石的主要改性方法 | 第23-24页 |
·凹凸棒石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 | 第24-25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Cu/TiO_2/改性凹凸棒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7-42页 |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27-28页 |
·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30页 |
·凹凸棒石的有机改性 | 第28-29页 |
·Cu/TiO_2/改性凹凸棒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30页 |
·复合光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30-33页 |
·X射线衍射 | 第30-31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1-32页 |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布 | 第32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2-33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第33页 |
·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 第33页 |
·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改性凹凸棒石的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复合光催化剂的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Cu/TiO_2/改性凹凸棒石复合光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 第42-5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2-43页 |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43-45页 |
·污染物的性质及危害 | 第43页 |
·Cu/TiO_2/改性凹凸棒石的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43-45页 |
·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空白实验 | 第45-46页 |
·Ti/凹凸棒石比对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Cu掺杂量对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改性剂比例对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催化剂降解丙酮的实验对比 | 第50-52页 |
·甲醛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52-53页 |
·复合光催化剂稳定性实验研究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Cu/TiO_2/改性凹凸棒石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机理研究 | 第55-61页 |
·光催化降解丙酮过程探讨 | 第55-57页 |
·光催化降解丙酮机理探讨 | 第57-58页 |
·光催化降解甲醛过程与机理探讨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一) | 第64-65页 |
致谢(二)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