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加强型袋装砂井介绍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砂土振动液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可液化砂土地基液化危害研究现状 | 第15页 |
·砂土振动液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砂土振动挤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可液化砂土地基处理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法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砂土振动试验 | 第21-27页 |
·概述 | 第21页 |
·DSA-1型振动直剪仪系统介绍 | 第21-22页 |
·动强度参数的测试 | 第22页 |
·动强度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振动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 | 第24-25页 |
·砂土振动液化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加强型袋装砂井工程试验 | 第27-78页 |
·概述 | 第27页 |
·广贺试验场工程试验 | 第27-30页 |
·试验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7页 |
·广贺试验场试验方案 | 第27-28页 |
·主要试验目的和检测内容 | 第28页 |
·工程试验成果分析 | 第28-30页 |
·汕揭七标试验段工程试验 | 第30-76页 |
·汕揭七标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 | 第30-40页 |
·汕揭七标试验段试验成果 | 第40-76页 |
·检测内容 | 第40-44页 |
·工程试验成果分析 | 第4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处治互层地基理论分析 | 第78-129页 |
·概述 | 第78页 |
·振动沉管动力学研究 | 第78-89页 |
·振动沉管过程中地基土动力学 | 第78-84页 |
·振动沉管波动方程 | 第78-81页 |
·振动沉管过程中地基土内摩擦系数和粘聚力特性 | 第81-82页 |
·振动沉管过程中地基土动刚度和动阻尼系数 | 第82-84页 |
·振动沉管阻力研究 | 第84-89页 |
·管端土动阻力 | 第84-88页 |
·管周动摩阻力 | 第88-89页 |
·导管振动下沉过程中互层地基土的水平位移 | 第89-100页 |
·SMP理论 | 第89-93页 |
·破坏准则 | 第89-92页 |
·应力-应变模型 | 第92-93页 |
·基于平面应变条件下广义SMP破坏准则的柱形孔扩张问题分析 | 第93-97页 |
·无限土体的圆柱形孔扩张的基本假定 | 第93-94页 |
·弹性区基本控制方程 | 第94-95页 |
·弹性区应力和位移 | 第95页 |
·塑性区应力和位移 | 第95-97页 |
·基于平面应变条件下广义SMP破坏准则的大应变柱孔扩张问题分析 | 第97-100页 |
·问题描述及基本假定 | 第97页 |
·基本控制方程 | 第97-98页 |
·平面大应变条件下广义SMP屈服准则 | 第98页 |
·平面大应变塑形区和外围弹性区应力和位移 | 第98-100页 |
·导管振动下沉过程中互层地基土的竖向位移分析 | 第100-102页 |
·孔扩张后的卸载分析 | 第102-104页 |
·加强型袋装砂井施工过程中互层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 | 第104-110页 |
·互层地基加强型袋装砂井排水固结 | 第110-128页 |
·袋装砂井排水固结理论及施工监测 | 第110-121页 |
·排水固结理论 | 第110-112页 |
·振动沉管对地基软土的扰动机理 | 第112-114页 |
·施工监测原则 | 第114-121页 |
·排水固结法施工稳定性控制新方法——AGO法 | 第121-125页 |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 第121-122页 |
·不排水沉降量AGO法 | 第122-125页 |
·固结沉降推算方法 | 第125-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五章 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处治互层地基固结作用数值模拟 | 第129-149页 |
·概述 | 第129页 |
·三维Biot固结有限元方程 | 第129-135页 |
·三维排水体单元的建立及其验证 | 第135-140页 |
·竖向排水体单元的构造 | 第135-138页 |
·Abaqus软件介绍 | 第138-139页 |
·竖向排水体单元的验证 | 第139-140页 |
·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处理互层地基固结变形模拟 | 第140-146页 |
·加强型袋装砂井堆载预压处理互层地基的变形特点 | 第140-141页 |
·计算条件 | 第141页 |
·参数选取 | 第141-142页 |
·有限元网格及边界条件 | 第142页 |
·表面沉降计算结果 | 第142-143页 |
·有限元计算误差分析 | 第143-146页 |
·最终沉降预测 | 第146-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49-152页 |
·全文总结 | 第149-15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50页 |
·展望与建议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65-167页 |
公开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165页 |
实用新型专利 | 第165-166页 |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66-167页 |
附件 三维竖向排水体单元源程序PVD-3D.for | 第16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