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24页 |
·研究问题的由来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miRNA简介 | 第13-16页 |
·miRNA的发现、特征及其命名 | 第13-14页 |
·miRNA的生物发生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 第14-16页 |
·miRNA对发育事件的调控作用 | 第16-19页 |
·miRNA对发育时序的调控 | 第16页 |
·miRNA对肌肉发育的调控 | 第16-17页 |
·miRNA对神经系统发育的调控 | 第17页 |
·miRNA对胚胎早期发育的调控 | 第17-18页 |
·miRNA对生殖发育的调控 | 第18页 |
·miRNA在其它组织器官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miRNA表达的检测技术 | 第19-23页 |
·Northern blot | 第19页 |
·ISH | 第19-20页 |
·基因芯片 | 第20-21页 |
·RT-PCR | 第21-22页 |
·测序法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41页 |
·材料 | 第24-28页 |
·样品 | 第24页 |
·用于克隆的DNA样品 | 第24页 |
·用于时间表达谱分析的鸡胚样品 | 第24页 |
·用于空间表达模式分析的鸡胚样品 | 第24页 |
·所用试剂和试剂盒 | 第24-27页 |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5-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相关的软件和数据库 | 第27-28页 |
·方法 | 第28-41页 |
·鸡新miRNAs的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鸡新miRNAs的染色体物理定位 | 第28页 |
·miR-363和363~*前体结构的克隆 | 第28页 |
·鸡新miRNAs的前体结构预测 | 第28页 |
·miR-363和miR-363~*、miR-551b前体的同源性分析 | 第28-29页 |
·鸡胚DNA、RNA的提取及性别鉴定 | 第29-30页 |
·DNA的提取及性别鉴定 | 第29页 |
·鸡胚性腺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29-30页 |
·时间表达谱分析 | 第30-36页 |
·RNA加尾以及引物延伸的RT-PCR方法扩增miRNAs | 第30-33页 |
·相关引物的设计 | 第30-32页 |
·总RNA的纯化、加尾以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2-33页 |
·茎环状引物的RT-PCR方法扩增miRNAs | 第33-34页 |
·相关引物的设计 | 第33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3-34页 |
·miRNAs的扩增、检测以及半定量分析 | 第34-36页 |
·空间表达模式分析 | 第36-41页 |
·探针的合成以及纯化 | 第36-38页 |
·斑点杂交检测探针标记效率和量 | 第38页 |
·胚胎干粉的制备以及Fab片段的预吸附 | 第38-39页 |
·WISH程序 | 第39-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58页 |
·鸡新MIRNAs的结构分析 | 第41-45页 |
·鸡新miRNAs的染色体物理定位 | 第41页 |
·miR-363和363~*前体结构的克隆 | 第41-42页 |
·鸡新miRNAs的前体结构预测 | 第42-43页 |
·miR-363(miR-363~*)和miR-551b前体的同源性分析 | 第43-45页 |
·鸡胚性别鉴定以及RNA提取 | 第45-46页 |
·时间表达谱分析 | 第46-54页 |
·miR-363和363~*的表达及比较 | 第46-48页 |
·雌性高表达的miRNAs | 第48-50页 |
·雄性高表达的miRNAs | 第50-53页 |
·其它miRNAs的表达 | 第53-54页 |
·空间表达模式分析 | 第54-58页 |
·斑点杂交结果 | 第54-55页 |
·gga-miR-363的表达 | 第55-56页 |
·gga-miR-1810的表达 | 第56-58页 |
4 讨论 | 第58-63页 |
·MIRNA的保守性 | 第58页 |
·新MIRNA的确认 | 第58-59页 |
·MIRNA的表达谱 | 第59-60页 |
·MIRNAISH方法的改进 | 第60页 |
·早期鸡胚性分化相关候选MIRNAs的功能分析 | 第60-63页 |
·miR-363功能的预测 | 第60-61页 |
·miR-1810功能的预测 | 第61-62页 |
·miR-200b、miR-1599和miR-551b功能的预测 | 第62-63页 |
5 小结 | 第63-65页 |
·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 | 第63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特色 | 第63-64页 |
·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