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3-17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人的需要 | 第13-15页 |
二、研究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关系的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的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一、关于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17-19页 |
二、关于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研究成果的简评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20-2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二、创新观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需要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资源 | 第24-54页 |
第一节 对人的需要理论研究的梳理 | 第24-38页 |
一、西方需要理论的主要流派 | 第25-34页 |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三大贡献 | 第34-36页 |
三、我国学术界关于人的需要的研究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对需要理论的借鉴 | 第38-54页 |
一、人的需要的内涵及其与动机、利益的区分 | 第38-44页 |
二、人的需要的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44-48页 |
三、人的需要的分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48-52页 |
四、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 | 第52-54页 |
第三章 人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点 | 第54-81页 |
第一节 人的需要、本性、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54-66页 |
一、从人的需要与人的本性的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 | 第55-60页 |
二、从人的需要与人的本质的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 | 第60-64页 |
三、尊重人性的需要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 | 第64-66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 | 第66-73页 |
一、逻辑起点的界定 | 第67-68页 |
二、对几种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论的评析 | 第68-70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的现实性 | 第70-73页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需要契合的必要性 | 第73-81页 |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根本原因 | 第73-75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 第75-77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成基础解析 | 第77-81页 |
第四章 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途径 | 第81-106页 |
第一节 实现途径一:社会需要个体化 | 第81-93页 |
一、灌输的基本内涵 | 第82-83页 |
二、灌输理论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 第83-89页 |
三、实现社会需要个体化 | 第89-93页 |
第二节 实现途径二:个体需要社会化 | 第93-106页 |
一、对个体需要的理解 | 第93-96页 |
二、以人为本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 第96-102页 |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 第102-106页 |
第五章 从人的需要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本策略 | 第106-138页 |
第一节 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 | 第106-116页 |
一、何谓人的合理需要 | 第107-110页 |
二、合理需要的满足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要前提 | 第110-114页 |
三、合理需要的满足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积极影响 | 第114-116页 |
第二节 引导人的需要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 | 第116-127页 |
一、需要发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的内在基础 | 第117-118页 |
二、人的需要与人的发展的内在一致性 | 第118-121页 |
三、引导人的需要发展的具体策略 | 第121-127页 |
第三节 注重人的需要差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 第127-138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依据 | 第127-129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的需要出发来彰显针对性 | 第129-134页 |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 第134-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2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