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3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7-22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逻辑框架 | 第22-2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 第25-3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31-63页 |
第一节 旅游产业潜力的理论基础 | 第31-4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 第40-56页 |
第三节 研究评价与本文的研究切入点 | 第56-63页 |
第三章 旅游产业潜力的理论框架 | 第63-82页 |
第一节 旅游产业潜力的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63-71页 |
第二节 旅游产业潜力的IMS研究框架 | 第71-82页 |
第四章 旅游产业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82-102页 |
第一节 旅游产业潜力的研究范围 | 第82-91页 |
第二节 构建原则与构建思路 | 第91-93页 |
第三节 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 | 第93-102页 |
第五章 基于IMS结构的中国旅游产业潜力的分层和综合评价 | 第102-140页 |
第一节 旅游产业潜力的评价设计 | 第102-112页 |
第二节 旅游产业潜力分层评价 | 第112-134页 |
第三节 旅游产业潜力综合评价与经济效应 | 第134-140页 |
第六章 中国旅游产业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发展路径 | 第140-162页 |
第一节 中国旅游产业潜力聚类分析与区域差异 | 第140-149页 |
第二节 基于影响因素的旅游产业潜力提升路径 | 第149-162页 |
第七章 提升中国旅游产业潜力的对策建议 | 第162-172页 |
第一节 激活旅游产业潜力的要素源泉 | 第162-165页 |
第二节 促进区域旅游产业潜力的协调发展 | 第165-168页 |
第三节 引导旅游产业潜力向现实层面的转化 | 第168-172页 |
结语 | 第172-175页 |
附录一 | 第175-179页 |
附录二 | 第179-187页 |
附录三 | 第187-195页 |
附录四 | 第195-196页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 第196-197页 |
参考文献 | 第197-209页 |
后记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