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3页 |
摘要 | 第13-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1 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目的、内容 | 第20-49页 |
·烟粉虱的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起源与分布 | 第20-21页 |
·生物型 | 第21-22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22-24页 |
·寄主范围 | 第24-25页 |
·烟粉虱的危害方式 | 第25-27页 |
·取食汁液及分泌蜜露污染植物产品 | 第25-26页 |
·引起植物生理异常 | 第26页 |
·传播病毒病 | 第26-27页 |
·寄主植物对烟粉虱发育的影响 | 第27-28页 |
·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及其影响因子 | 第28-31页 |
·植物表面的毛状体和蜡质层 | 第29页 |
·植物叶片的营养元素 | 第29-30页 |
·植物的解剖特性 | 第30页 |
·植物的生物化学特性 | 第30-31页 |
·烟粉虱寄生性天敌研究概况 | 第31-39页 |
·恩蚜小蜂属 | 第31-35页 |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 第31-34页 |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 第34-35页 |
·桨角蚜小蜂属 | 第35页 |
·烟粉虱寄生性天敌的竞争 | 第35-39页 |
·抗药性概况 | 第39-44页 |
·抗药性现状 | 第39-42页 |
·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 | 第39-40页 |
·对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40-41页 |
·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性 | 第41-42页 |
·抗药性机理研究 | 第42-43页 |
·抗药性治理策略 | 第43-44页 |
·烟粉虱的综合治理策略 | 第44-46页 |
·农业防治 | 第44-45页 |
·物理防治 | 第45页 |
·生物防治 | 第45-4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46-49页 |
·研究目的 | 第46-48页 |
·研究内容 | 第48-49页 |
2 基本材料和方法 | 第49-57页 |
·植物 | 第49页 |
·昆虫 | 第49-52页 |
·烟粉虱种群的建立和维持 | 第50页 |
·烟粉虱种群的鉴定(RAPD-PCR方法) | 第50-51页 |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 第51-52页 |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 第52页 |
·养虫设备 | 第52-55页 |
·人工气候养虫室 | 第52页 |
·光照培养箱 | 第52页 |
·养虫笼 | 第52-53页 |
·成虫毒力测定所用养虫盒 | 第53-54页 |
·微虫笼 | 第54页 |
·其他主要仪器 | 第54-55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55页 |
·供试药剂及浓度 | 第55-56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6-57页 |
3 B型烟粉虱对不同番茄品种的选择及适生性 | 第57-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供试植物及供试昆虫 | 第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59页 |
·B型烟粉虱对不同寄主品种的选择性 | 第57-58页 |
·不同寄主品种对B型烟粉虱发育历期及存活率的影响 | 第58页 |
·不同寄主品种对B型烟粉虱产卵量的影响 | 第58页 |
·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 第58-59页 |
·数据分析 | 第59页 |
·结果 | 第59-66页 |
·B型烟粉虱对不同番茄品种的选择性 | 第59-60页 |
·B型烟粉虱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发育历期 | 第60-62页 |
·B型烟粉虱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存活率 | 第62-63页 |
·B型烟粉虱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寿命和产卵量 | 第63-65页 |
·B型烟粉虱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种群参数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4 烟粉虱对番茄的寄主选择性机制 | 第68-77页 |
·材料方法 | 第69-73页 |
·供试植物 | 第69页 |
·试验方法 | 第69-73页 |
·番茄叶片叶毛数调查 | 第69页 |
·番茄叶片细胞液pH值测定 | 第69页 |
·番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蒽酮法) | 第69-71页 |
·番茄叶片蛋白质含量测定(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 第71-72页 |
·番茄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茚三酮比色法) | 第72-73页 |
·数据分析 | 第73页 |
·结果 | 第73-75页 |
·番茄叶片叶毛数 | 第73-74页 |
·番茄叶片细胞液pH值 | 第74-75页 |
·番茄叶片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 第75页 |
·讨论 | 第75-77页 |
5 两种寄生蜂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和寄生率 | 第77-83页 |
·材料方法 | 第78页 |
·供试植物及供试昆虫 | 第78页 |
·试验方法 | 第78页 |
·数据分析 | 第78页 |
·结果 | 第78-80页 |
·丽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和寄生率 | 第79页 |
·浅黄恩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和寄生率 | 第79-80页 |
·讨论 | 第80-83页 |
6 两种寄生蜂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种间竞争 | 第83-95页 |
·材料方法 | 第84-85页 |
·供试植物及供试昆虫 | 第84页 |
·试验方法 | 第84-85页 |
·同时竞争 | 第84-85页 |
·先后竞争 | 第85页 |
·数据分析 | 第85页 |
·结果 | 第85-91页 |
·E.formosa和E.sophia在5个番茄品种上的寄生情况 | 第85-88页 |
·E.formosa和E.sophia在5个番茄品种上对烟粉虱的致死情况 | 第88-91页 |
·讨论 | 第91-95页 |
7 添加有机硅农药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 | 第95-103页 |
·材料方法 | 第95-97页 |
·供试材料 | 第95-96页 |
·供试植物及供试昆虫 | 第96页 |
·供试农药 | 第96页 |
·试验方法 | 第96-97页 |
·卵的生物测定 | 第96页 |
·若虫的生物测定 | 第96页 |
·成虫的生物测定 | 第96-97页 |
·农药的渗透作用对卵孵化的影响 | 第97页 |
·数据分析 | 第97页 |
·结果 | 第97-101页 |
·添加有机硅农药对烟粉虱卵以及若虫的毒力 | 第97-98页 |
·添加有机硅农药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 | 第98-101页 |
·添加有机硅农药的渗透作用对卵孵化的影响 | 第101页 |
·讨论 | 第101-103页 |
8 添加有机硅农药对烟粉虱寄生蜂的安全性评价 | 第103-113页 |
·材料方法 | 第103-104页 |
·供试材料 | 第103-104页 |
·供试植物及供试昆虫 | 第103-104页 |
·供试农药 | 第104页 |
·试验方法 | 第104页 |
·寄生蜂黑蛹的生物测定 | 第104页 |
·寄生蜂成蜂的生物测定 | 第104页 |
·数据分析 | 第104页 |
·结果 | 第104-111页 |
·添加有机硅农药对丽蚜小蜂黑蛹羽化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添加有机硅农药对丽蚜小蜂成蜂存活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添加有机硅农药对浅黄恩蚜小蜂黑蛹羽化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添加有机硅农药对浅黄恩蚜小蜂成蜂存活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讨论 | 第111-113页 |
9 总讨论 | 第113-118页 |
·B型烟粉虱对不同番茄品种的选择及适生性 | 第113-114页 |
·E.formosa和E.sophia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和寄生率 | 第114页 |
·E.formosa和E.sophia在不同番茄品种上的种间竞争 | 第114-115页 |
·添加有机硅农药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 | 第115-116页 |
·添加有机硅农药对E.formosa和E sophia的安全性评价 | 第116页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16页 |
·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