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电沉积改性Ag/SnO2电接触材料及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41页
    2.1 电接触材料概述第15-16页
    2.2 Ag基电接触复合材料概况第16-22页
        2.2.1 银/金属假合金类电接触材料第16-18页
        2.2.2 银/石墨类电接触材料第18-19页
        2.2.3 银/陶瓷类电接触材料第19页
        2.2.4 银/金属氧化物电接触材料第19-22页
    2.3 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2-38页
        2.3.1 Ag/SnO_2电接触材料研究概况第23页
        2.3.2 Ag/SnO_2电接触材料工艺途径第23-27页
        2.3.3 Ag/SnO_2电接触材料改性研究第27-31页
        2.3.4 Ag/MeO电接触材料国家标准第31-33页
        2.3.5 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相关理论第33-38页
    2.4 立题依据与创新点第38-41页
        2.4.1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38-39页
        2.4.2 研究意义第39页
        2.4.3 创新点第39-41页
第三章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第41-49页
    3.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41-42页
        3.1.1 实验原料第41页
        3.1.2 实验设备第41-42页
    3.2 实验方案设计第42-45页
        3.2.1 SnO_2微球的制备第43页
        3.2.2 自制颗粒电沉积装置第43-44页
        3.2.3 Ag/SnO_2(e)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4页
        3.2.4 Ag/SnO_2(e)电接触元件的制备第44-45页
    3.3 形貌及结构测试表征第45页
        3.3.1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第45页
        3.3.2 能谱成分分析(EDS)第45页
        3.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45页
        3.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45页
        3.3.5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第45页
    3.4 组织及性能测试表征第45-47页
        3.4.1 密度性能测试第45-46页
        3.4.2 电阻率性能测试第46-47页
        3.4.3 硬度性能测试第47页
        3.4.4 金相显微分析(OM)第47页
        3.4.5 拉伸性能试验第47页
    3.5 电寿命性能及其表面微结构测试表征第47-49页
        3.5.1 正压力-力学性能测试第47页
        3.5.2 电弧侵蚀测试第47-48页
        3.5.3 电子显微分析第48页
        3.5.4 粗糙度测试微观结构分析第48页
        3.5.5 接触电阻分布第48-49页
第四章 球状微米SnO_2电沉积Ag的制备研究第49-68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球状微米SnO_2制备第49-50页
    4.3 球状微米SnO_2表面载Ag复合粉体(SnO_2(e))制备第50-56页
    4.4 电沉积参数对球状微米SnO_2载Ag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第56-65页
        4.4.1 镀液浓度对球状微米SnO_2载Ag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第56-58页
        4.4.2 电沉积时间对球状微米SnO_2载Ag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第58-59页
        4.4.3 电沉积转速对球状微米SnO_2载Ag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第59-61页
        4.4.4 水浴温度对球状微米SnO_2载Ag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第61-63页
        4.4.5 电沉积电压对球状微米SnO_2载Ag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第63-65页
    4.5 球状微米SnO_2表面电沉积Ag粒子的微观机理分析第65-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Ag/SnO_2(e)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68-90页
    5.1 引言第68-69页
    5.2 成型及烧结工艺对Ag/SnO_2(e)电接触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第69-74页
        5.2.1 成型及烧结工艺对Ag/SnO_2(e)材料的密度影响规律第69-71页
        5.2.2 成型及烧结工艺对Ag/SnO_2(e)材料的硬度影响规律第71-72页
        5.2.3 成型及烧结工艺对Ag/SnO_2(e)材料的电阻率影响规律第72-74页
    5.3 优区烧结制度对Ag/SnO_2(e)电接触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第74-76页
    5.4 Ag/SnO_2(e)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6-78页
    5.5 Ag/SnO_2(e)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密度与电阻率分析第78-80页
    5.6 Ag/SnO_2(e)电接触复合材料的硬度分析第80-81页
    5.7 Ag/SnO_2(e)电接触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分析第81-86页
    5.8 Ag/SnO_2(e)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第86-88页
    5.9 Ag/SnO_2(e)电接触复合材料的成型烧结与韧性断裂机理分析第88-89页
    5.10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六章 Ag/SnO_2(e)电接触元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90-100页
    6.1 引言第90页
    6.2 Ag/SnO_2(e)电接触元件的制备第90-91页
    6.3 Ag/SnO_2(e)电接触元件的表面粗糙度特性分析第91-97页
    6.4 Ag/SnO_2(e)电接触元件的接触电阻性能分析第97-99页
    6.5 Ag/SnO_2(e)电接触元件的接触电阻机理分析第99页
    6.6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七章 电弧作用后Ag/SnO_2(e)电接触元件的失效机理探究第100-150页
    7.1 引言第100页
    7.2 Ag/SnO_2(e)电接触元件的电弧侵蚀特征分析第100-106页
    7.3 Ag/SnO_2(e)元件的接触电阻分布规律分析第106-110页
    7.4 电弧作用后Ag/SnO_2(e)电接触元件的表面粗糙度特性分析第110-146页
    7.5 Ag/SnO_2电接触元件的电弧侵蚀后燃弧特性与质量损失分析第146-148页
    7.6 Ag/SnO_2电接触元件的电弧侵蚀机理分析第148-149页
    7.7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第150-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个人简历第160-16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心立方金属纳米线变形行为的原位电镜研究
下一篇:硅酸铒镶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