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便携式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核酸现场检测中的应用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写清单第12-14页
1 引言第14-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42页
    2.1 癌症及其核酸标志物第16-19页
        2.1.1 癌症及其核酸标志物概述第16页
        2.1.2 MiRNA概述第16-18页
        2.1.3 传统miRNA检测方法第18-19页
    2.2 基于侧流层析试纸的现场检测技术第19-30页
        2.2.1 侧流层析试纸的结构与原理第19-21页
        2.2.2 侧流层析试纸的检测信号第21-24页
        2.2.3 侧流层析试纸的信号放大第24-27页
        2.2.4 侧流层析试纸的结构创新第27-28页
        2.2.5 新型的侧流层析检测第28-30页
    2.3 基于便携式血糖仪的现场检测技术第30-33页
        2.3.1 血糖仪的发展史第31页
        2.3.2 便携式血糖仪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第31-33页
    2.4 基于生物芯片的现场检测技术第33-38页
        2.4.1 微流控生物芯片第34-36页
        2.4.2 超浸润生物芯片第36-38页
    2.5 基于温度计的现场检测技术第38-39页
    2.6 其他现场检测技术第39-40页
    2.7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0-42页
3 基于动态限域效应的一维棉线DNA传感器第42-53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实验部分第43-46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43-44页
        3.2.2 仪器设备第44页
        3.2.3 金纳米颗粒(GNPs)及GNPs-DNA复合物的制备第44页
        3.2.4 SA-DNA复合物的制备第44-45页
        3.2.5 构建基于温度动态响应的超亲水-疏水图案及探针的固定第45页
        3.2.6 pCTNAB的构建第45页
        3.2.7 pCTNAB的检测步骤第45-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3.3.1 基于温度动态响应的超亲水-疏水图案第46-47页
        3.3.2 pCTNAB的检测原理第47-48页
        3.3.3 实验条件优化第48-49页
        3.3.4 pCTNAB的分析性能第49-52页
    3.4 小结第52-53页
4 仿生DNA-无机杂化纳米花的合成及其在miRNA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第53-67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6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54页
        4.2.2 仪器设备第54-55页
        4.2.3 DNA-Cu_3(PO_4)_2杂化纳米花的合成第55页
        4.2.4 DNA2-蔗糖酶复合物的制备第55-56页
        4.2.5 构建基于棉线的传感设备第56页
        4.2.6 目标miRNA-21检测第5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6-66页
        4.3.1 DNA-Cu_3(PO_4)_2杂化纳米花的制备及表征第56-60页
        4.3.2 MiRNA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第60-61页
        4.3.3 DNA-蔗糖酶复合物的表征第61-62页
        4.3.4 实验条件优化第62-64页
        4.3.5 MiRNA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第64-65页
        4.3.6 细胞裂解液中miRNA-21的检测第65-66页
    4.4 小结第66-67页
5 三维DNA纳米机器的构建及其在miRNA双模式检测中的应用第67-77页
    5.1 引言第67-68页
    5.2 实验部分第68-70页
        5.2.1 材料与试剂第68页
        5.2.2 仪器设备第68-69页
        5.2.3 合成MB-H1复合物第69页
        5.2.4 合成蔗糖酶-H2复合物第69页
        5.2.5 MiRNA的检测步骤第69-70页
        5.2.6 血清中miRNA的检测第7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0-76页
        5.3.1 三维DNA纳米机器的双模式检测原理第70-71页
        5.3.2 三维DNA纳米机器的可行性分析第71-72页
        5.3.3 实验条件优化第72-74页
        5.3.4 三维DNA纳米机器的分析性能第74-76页
        5.3.5 血清中miRNA的检测第76页
    5.4 小结第76-77页
6 可再生超浸润生物芯片的构建及其在miRNA检测中的应用第77-87页
    6.1 引言第77-78页
    6.2 实验部分第78-80页
        6.2.1 材料与试剂第78页
        6.2.2 仪器设备第78-79页
        6.2.3 TiO_2纳米线阵列的合成第79页
        6.2.4 构建超亲水-超疏水生物芯片第79页
        6.2.5 构建RSMB第79-80页
        6.2.6 MiRNA检测第80页
        6.2.7 光催化诱导的可再生性能第8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0-86页
        6.3.1 RSMB的检测原理第80-81页
        6.3.2 超亲水-超疏水生物芯片的表征第81-82页
        6.3.3 浓缩富集效应及RSMB的实验条件优化第82-84页
        6.3.4 RSMN的分析性能第84页
        6.3.5 光催化诱导的可再生性能第84-86页
    6.4 小结第86-87页
7 结论第87-90页
参考文献第90-114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14-11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稀土富集材料Fe3O4@PDA@DGA制备及痕量稀土分析方法建立
下一篇:聚集诱导发光的金纳米簇的刻蚀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