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能见度检测的道路限速监拍系统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9页
    1.2 国内外能见度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传统能见度的测量方法第10-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国内研究状况第12页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相关技术简介第14-21页
    2.1 系统分析第14-15页
        2.1.1 性能需求分析第14-15页
        2.1.2 功能需求分析第15页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第15-17页
    2.3 相关原理和技术简介第17-20页
        2.3.1 大气能见度模型第17-18页
        2.3.2 计算机视觉(OpenCV)简介第18-19页
        2.3.3 支持向量机(SVM)简介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道路能见度检测算法的研究第21-31页
    3.1 能见度检测算法框架第21-22页
    3.2 白天能见度计算第22-25页
        3.2.1 暗通道原理第22页
        3.2.2 透射率计算第22-24页
        3.2.3 韦伯对比度第24页
        3.2.4 全局梯度特征第24-25页
    3.3 夜晚能见度计算第25-28页
        3.3.1 POLC计算第26-27页
        3.3.2 功率特征量第27页
        3.3.3 能见度模型第27-28页
    3.4 能见度模型验证第28-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道路能见度监测点的设计第31-52页
    4.1 能见度监测站点的整体框架第31-32页
    4.2 硬件选型第32-34页
        4.2.1 嵌入式处理器选型第32-33页
        4.2.2 开发板简介第33-34页
    4.3 软件平台第34-36页
        4.3.1 嵌入式Linux系统第34-35页
        4.3.2 嵌入式QT/E开发框架第35-36页
    4.4 功能模块第36-51页
        4.4.1 图像采集第36-37页
        4.4.2 GPS定位第37-40页
        4.4.3 GSM短信编解码第40-44页
        4.4.4 雷达测速第44-45页
        4.4.5 限速显示第45-48页
        4.4.6 检测站环境参数采集第48-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道路能见度监控中心的设计第52-64页
    5.1 道路能见度监控中心的框架第52-53页
    5.2 系统通信方案第53-58页
        5.2.1 环境参数上传第54-56页
        5.2.2 图片传输第56-58页
    5.3 功能设计第58-63页
        5.3.1 地图定位第58-60页
        5.3.2 数据管理第60-62页
        5.3.3 远程管理第62-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第64-72页
    6.1 系统实物展示第64-65页
    6.2 能见度监测站点测试第65-67页
        6.2.1 监测站点基本功能测试第65-66页
        6.2.2 道路能见度的监测第66-67页
    6.3 能见度监控中心测试与分析第67-71页
        6.3.1 监控中心的基本功能界面第67-69页
        6.3.2 服务端的并发测试第69-71页
    6.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州普通公路拱桥病害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燕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耐盐性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