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装配式正交斜放高层钢网格盒式结构的研究与对比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1.1 引言第7页
    1.2 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现状第7-11页
        1.2.1 钢结构住宅的几种常见体系第8-9页
        1.2.2 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现状第9页
        1.2.3 钢结构住宅的优缺点第9-10页
        1.2.4 国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状况第10-11页
    1.3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第11-12页
        1.3.1 装配式建筑的几种常见体系第11页
        1.3.2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11-12页
        1.3.3 我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应用前景第12页
    1.4 新型钢网格盒式结构体系的提出第12-13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钢空腹楼盖及墙架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第14-30页
    2.1 引言第14页
    2.2 钢空腹夹层板组合楼盖结构的基本构造组成第14-16页
        2.2.1 基本尺寸构造第14-15页
        2.2.2 拼装单元基本组成及构造连接方式第15-16页
        2.2.3 钢与混凝土组合楼板构造措施第16页
    2.3 钢空腹夹层板组合楼盖的连续化分析第16-23页
    2.4 钢空腹夹层板组合楼盖结构的基本构造组成第23-28页
        2.4.1 钢网格盒式结构墙架的基本构造第23-24页
        2.4.2 钢网格盒式结构墙架受力性能研究第24-25页
        2.4.3 钢网格盒式结构墙架剪切变形计算第25-27页
        2.4.4 钢网格盒式结构墙架弯曲变形计算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正交斜放钢网格盒式结构的综合性能研究及对比分析第30-38页
    3.1 工程概况第30页
    3.2 钢网格盒式结构模型构件尺寸第30-31页
    3.3 常规框架结构模型构件尺寸第31-32页
    3.4 反应谱法计算下的结果对比第32-36页
        3.4.1 振型和周期对比分析第32-33页
        3.4.2 结构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及层间位移比对比分析第33-34页
        3.4.3 钢框架与核心筒之间承担的倾覆力矩第34-36页
        3.4.4 盒式结构与常规结构的刚重比及材料用量对比第36页
    3.5 本章小节第36-38页
第四章 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第38-48页
    4.1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38-42页
        4.1.1 基本原理第38-41页
        4.1.2 分析基本步骤第41页
        4.1.3 分析基本目的第41-42页
    4.2 结构静力弹塑性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取第42页
    4.3 两种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对比第42-47页
        4.3.1 能力-需求谱曲线第42-44页
        4.3.2 结构塑性发展对比第44-47页
    4.4 本章小节第47-48页
第五章 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的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分析第48-67页
    5.1 动力弹塑性分析第48页
    5.2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计算原理及步骤第48-58页
        5.2.1 计算的基本假定第48-49页
        5.2.2 分析基本原理第49-54页
        5.2.3 分析软件介绍第54-55页
        5.2.4 模型建立第55页
        5.2.5 计算步骤第55页
        5.2.6 地震波选择第55-58页
    5.3 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第58-66页
        5.3.1 楼层位移对比第58页
        5.3.2 楼层剪力与层间位移滞回曲线对比第58-60页
        5.3.3 楼层剪力、弯矩对比第60-61页
        5.3.4 结构塑性发展对比第61-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的装配式分析第67-74页
    6.1 引言第67页
    6.2 装配式简介第67-69页
    6.3 钢网格盒式结构装配式分析第69-73页
        6.3.1 墙架的装配第70-71页
        6.3.2 钢空腹楼盖的装配第71-73页
    6.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7.1 结论第74页
    7.2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乙醇驯化的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实验研究
下一篇:碳信息披露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