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骨料混凝土框架桥受力性能及工艺特点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框架桥现场顶进试验 | 第19-34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工程概况 | 第19-20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20-25页 |
2.3.1 试验步骤 | 第20-21页 |
2.3.2 试验装置 | 第21-22页 |
2.3.3 试验量测方案及内容 | 第22-25页 |
2.4 顶进试验结果分析 | 第25-32页 |
2.4.1 框架桥顶板变形结果分析 | 第25-31页 |
2.4.2 框架桥顶进对铁路运营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静荷载作用下框架桥结构受力性能对比分析 | 第34-44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加载方案确定 | 第34-36页 |
3.2.1 加载工况 | 第34-35页 |
3.2.2 荷载组合 | 第35-36页 |
3.3 Midas结构静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3.3.1 材料定义及单元选择 | 第36页 |
3.3.2 边界条件的确立 | 第36-37页 |
3.3.3 几何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37页 |
3.3.4 荷载施加 | 第37页 |
3.4 结构变形分布规律对比分析 | 第37-40页 |
3.5 结构内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 | 第40-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框架桥结构自振特性对比分析 | 第44-56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4.3 Ansys结构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4.3.1 材料本构模型 | 第45-46页 |
4.3.2 单元类型的确定 | 第46页 |
4.3.3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的确定 | 第46-49页 |
4.3.4 土体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9页 |
4.4 结构模态对比分析 | 第49-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框架桥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 第56-67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56-59页 |
5.2.1 结构动力学基础原理 | 第56-58页 |
5.2.2 结构地震响应拟静力分析方法总结 | 第58页 |
5.2.3 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方法总结 | 第58-59页 |
5.3 地震动力响应时程曲线的确定 | 第59-60页 |
5.4 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时程分析 | 第60-66页 |
5.4.1 结构变形响应及分布规律分析 | 第60-62页 |
5.4.2 结构应力响分布规律分析 | 第62-63页 |
5.4.3 结构加速度时程响应分析 | 第63-66页 |
5.5 轻骨料混凝土框架桥地震动力响应特点分析 | 第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轻骨料框架桥结构工艺特点分析 | 第67-73页 |
6.1 引言 | 第67页 |
6.2 框架桥结构的工艺流程 | 第67-69页 |
6.3 框架桥结构顶进工艺要点分析 | 第69-70页 |
6.4 普通混凝土框架桥工艺难点分析 | 第70-71页 |
6.5 轻骨料混凝土框架桥工艺性能特点分析 | 第71-7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3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