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8-11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2.1 IPO价格行为综述 | 第11-12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2.2.1 IPO估值定价 | 第12-13页 |
2.2.2 IPO抑价 | 第13-16页 |
2.2.3 IPO长期表现 | 第16-18页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第3章 基于可比公司的新股估值定价 | 第21-37页 |
3.1 IPO样本公司及可比公司的选择 | 第21-23页 |
3.1.1 IPO样本公司的选择 | 第21-22页 |
3.1.2 可比公司样本选择 | 第22-23页 |
3.2 IPO样本公司及可比公司描述统计分析 | 第23-25页 |
3.3 可比公司价格乘数估值模型 | 第25-29页 |
3.3.1 基于发行价的乘数估值模型 | 第26-29页 |
3.3.2 基于上市首日收盘价的乘数估值模型 | 第29页 |
3.4 IPO估值的实证分析 | 第29-37页 |
3.4.1 基于发行价阶段的IPO估值的实证分析 | 第29-33页 |
3.4.2 基于上市首日阶段的IPO估值的实证分析 | 第33-35页 |
3.4.3 不同标准的横向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第4章 IPO估值与IPO抑价 | 第37-49页 |
4.1 IPO抑价率指标定义及国内外抑价现状 | 第37-39页 |
4.1.1 IPO抑价率指标定义 | 第37页 |
4.1.2 境外IPO抑价现状 | 第37-38页 |
4.1.3 国内IPO抑价现状 | 第38-39页 |
4.2 IPO抑价影响指标选择 | 第39-42页 |
4.2.1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指标选择 | 第39-40页 |
4.2.2 基于行为金融的指标选择 | 第40-42页 |
4.3 IPO抑价的回归分析 | 第42-49页 |
4.3.1 IPO抑价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4.3.2 IPO抑价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 第43-47页 |
4.3.3 不同标准的横向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第5章 IPO估值与长期表现 | 第49-55页 |
5.1 BHAR模型介绍 | 第49-50页 |
5.2 IPO长期表现的实证分析 | 第50-52页 |
5.3 不同标准的横向对比分析 | 第52-55页 |
第6章 本文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5-59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5-57页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57页 |
6.3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