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内燃机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 第14-23页 |
| ·内燃机故障的性质 | 第14-15页 |
| ·内燃机故障诊断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国内外内燃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制约内燃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21-22页 |
| ·内燃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EMD方法和蚁群支持向量机算法 | 第25-51页 |
| ·EMD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 第25-36页 |
| ·EMD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 ·EMD中的插值算法与改进 | 第26-31页 |
| ·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法 | 第27页 |
| ·三次样条插值法 | 第27-28页 |
| ·改进的三次样条插值法 | 第28-31页 |
| ·EMD方法端点效应的处理 | 第31-36页 |
| ·EMD分解中的端点效应 | 第31-33页 |
| ·包络极值延拓 | 第33-35页 |
| ·仿真实验 | 第35-36页 |
| ·SVM及其参数优化 | 第36-50页 |
| ·支持向量机 | 第37-44页 |
| ·支持向量机分类 | 第37-42页 |
| ·支持向量机回归 | 第42-43页 |
| ·核函数 | 第43-44页 |
| ·基于蚁群算法的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优化 | 第44-48页 |
|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 ·SVM参数的蚁群算法寻优 | 第45-46页 |
| ·优化SVM参数的步骤实现 | 第46-47页 |
| ·ACO-SVM的参数选取 | 第47-48页 |
| ·仿真实验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3章 基于固有模态混沌特征和SVM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方法 | 第51-71页 |
| ·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 | 第52-54页 |
| ·相空间重构算法 | 第52-53页 |
| ·相空间重构参数的选择—C-C方法 | 第53-54页 |
| ·混沌特征计算 | 第54-55页 |
| ·关联维数的求解 | 第54-55页 |
| ·最大Lyapunov指数的求解 | 第55页 |
| ·算法的实验性验证 | 第55-57页 |
| ·内燃机气门间隙故障诊断的实验研究 | 第57-68页 |
| ·内燃机气门间隙故障诊断研究的实验设计 | 第57-58页 |
| ·振动信号混沌特征分析 | 第58-62页 |
| ·振动信号EMD处理及混沌特征计算 | 第62-64页 |
| ·基于SVM的内燃机气门间隙故障诊断 | 第64-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 第4章 基于固有模态能量比和模糊聚类的内燃机故障诊断方法 | 第71-89页 |
| ·模糊聚类分析 | 第71-75页 |
| ·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传递闭包法 | 第72-73页 |
| ·基于目标函数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 第73-74页 |
| ·改进的FCM算法 | 第74-75页 |
| ·以固有模态能量比为特征量的模糊聚类诊断方法 | 第75-86页 |
| ·样本数据的采集 | 第75-77页 |
| ·建立模糊相似矩阵 | 第77-78页 |
| ·确定模糊等价矩阵 | 第78页 |
| ·采用λ截矩阵法大致分类 | 第78-83页 |
| ·采用基于划分的FCM精确分类 | 第83-84页 |
| ·模糊聚类诊断模型验证 | 第84-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 第5章 基于混沌理论和SVM的内燃机振动信号趋势预测 | 第89-103页 |
| ·基于EMD的信号降噪方法 | 第89-94页 |
| ·噪声判别方法 | 第90页 |
| ·模拟数据比较分析 | 第90-94页 |
| ·SVM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94-97页 |
| ·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94-95页 |
| ·实验验证 | 第95-97页 |
| ·内燃机振动信号趋势预测分析 | 第97-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3页 |
| 第6章 内燃机轴系振动特性与动力可靠性分析 | 第103-133页 |
| ·内燃机曲轴轴系模型及弯扭耦合方程的建立 | 第104-109页 |
| ·内燃机曲轴轴系模型的简化 | 第104-105页 |
| ·轴系弯扭耦合方程的建立 | 第105-109页 |
| ·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109-114页 |
| ·轴系非线性振动近似解析分析 | 第114-119页 |
| ·曲轴扭振线性随机振动模型的建立 | 第119-120页 |
| ·曲轴扭振线性系统非平稳随机响应分析 | 第120-125页 |
| ·非平稳随机响应的虚拟激励法 | 第120-123页 |
| ·曲轴随机振动系统数值积分计算 | 第123-125页 |
| ·基于首次超越破坏准则的轴系动力可靠性分析 | 第125-128页 |
| ·随机过程的超限问题 | 第125-127页 |
| ·非平稳过程的时变可靠性 | 第127-128页 |
| ·4102型柴油机曲轴系统随机响应及动力可靠性分析 | 第128-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9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33-135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5-136页 |
| ·课题展望 | 第136-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9-15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