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的理论综述 | 第19-35页 |
2.1 国内外关于产能过剩的理论成果 | 第19-23页 |
2.1.1 产能过剩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1.1 产能的概念 | 第19页 |
2.1.1.2 产能过剩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产能过剩的测度 | 第20-21页 |
2.1.3 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 第21-22页 |
2.1.4 与产能过剩相关的实证研究 | 第22-23页 |
2.2 国内外关于银行流动性的理论成果 | 第23-31页 |
2.2.1 银行流动性的概念 | 第24-25页 |
2.2.2 银行流动性失衡的概念 | 第25-27页 |
2.2.2.1 银行流动性总量失衡-过剩与不足 | 第25-26页 |
2.2.2.2 银行流动性结构失衡-行业和地区 | 第26-27页 |
2.2.3 银行流动性失衡的成因分析 | 第27-29页 |
2.2.4 银行流动性失衡的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2.2.5 与银行流动性相关的实证研究 | 第30-31页 |
2.3 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相互关系研究成果 | 第31-33页 |
2.3.1 产能过剩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 第32页 |
2.3.2 银行流动性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3 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的相互影响 | 第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失衡的关联机制 | 第35-49页 |
3.1 产能的供给与需求 | 第35-36页 |
3.1.1 产能的供给力量 | 第35-36页 |
3.1.2 产能的需求势力 | 第36页 |
3.2 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失衡的作用机制 | 第36-41页 |
3.2.1 政府和银行业对产能供求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1.1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 | 第37-38页 |
3.2.1.2 地方政府与银行业的联合 | 第38-39页 |
3.2.2 产能过剩与投资之间关系模型 | 第39-41页 |
3.3 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失衡的路径机制 | 第41-48页 |
3.3.1 经济内外失衡视角 | 第41-44页 |
3.3.2 银行信贷风险视角 | 第44-45页 |
3.3.3 信贷资本配置视角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我国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失衡特征分析 | 第49-69页 |
4.1 产能过剩的特征分析 | 第49-55页 |
4.1.1 产能过剩的总体特征 | 第49-53页 |
4.1.1.1 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产能过剩现象并存 | 第49-50页 |
4.1.1.2 由局部阶段性过剩转为全面长期性过剩 | 第50-53页 |
4.1.2 产能过剩的行业特征 | 第53-55页 |
4.1.2.1 结构性产能过剩 | 第53页 |
4.1.2.2 体制性产能过剩 | 第53-55页 |
4.2 银行流动性失衡特征分析 | 第55-67页 |
4.2.1 流动性总量过剩特征分析 | 第55-63页 |
4.2.1.1 宏观经济视角 | 第55-60页 |
4.2.1.2 银行系统视角 | 第60-63页 |
4.2.2 流动性结构失衡特征分析 | 第63-67页 |
4.2.2.1 地区差异 | 第63-65页 |
4.2.2.2 行业差异 | 第65-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我国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总量过剩实证研究 | 第69-107页 |
5.1 产能过剩与流动性总量过剩关系总体检验 | 第69-92页 |
5.1.1 产能过剩及流动性水平的测度 | 第69-77页 |
5.1.1.1 流动性水平指标体系 | 第69-72页 |
5.1.1.2 产能过剩衡量指标-产能利用率 | 第72-77页 |
5.1.2 产能利用率与流动性水平关系实证分析 | 第77-80页 |
5.1.2.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77-78页 |
5.1.2.2 协整检验 | 第78-79页 |
5.1.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79-80页 |
5.1.3 基于经济内外失衡视角两者关系传导路径分析 | 第80-92页 |
5.1.3.1 投资消费现状分析 | 第80-83页 |
5.1.3.2 国际收支状况 | 第83-87页 |
5.1.3.3 传导路径分析 | 第87-92页 |
5.2 产能过剩行业与银行流动性总量过剩关系实证分析 | 第92-104页 |
5.2.1 分行业工业产能过剩的测算 | 第92-101页 |
5.2.1.1 指标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92-96页 |
5.2.1.2 模型参数估计 | 第96-100页 |
5.2.1.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1页 |
5.2.2 基于银行信贷风险视角两者关系实证分析 | 第101-104页 |
5.2.2.1 指标选取 | 第101页 |
5.2.2.2 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101-102页 |
5.2.2.3 面板协整检验 | 第102-103页 |
5.2.2.4 模型设定 | 第103页 |
5.2.2.5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4-107页 |
第六章 我国银行流动性结构失衡与产能过剩实证研究 | 第107-127页 |
6.1 基于地区视角银行流动性结构失衡与产能过剩关系研究 | 第107-115页 |
6.1.1 我国分地区工业产能过剩的测算 | 第107-111页 |
6.1.1.1 指标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 第107-108页 |
6.1.1.2 模型参数估计 | 第108-110页 |
6.1.1.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110-111页 |
6.1.2 两者关系实证分析 | 第111-115页 |
6.1.2.1 指标选取 | 第111-112页 |
6.1.2.2 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112-113页 |
6.1.2.3 面板协整检验 | 第113页 |
6.1.2.4 模型设定 | 第113-114页 |
6.1.2.5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114-115页 |
6.2 基于行业视角银行流动性结构失衡与产能过剩关系研究 | 第115-125页 |
6.2.1 信贷资本配置效率与工业产能过剩 | 第115-123页 |
6.2.1.1 信贷资本配置效率模型 | 第116页 |
6.2.1.2 中国信贷资本配置效率测度 | 第116-123页 |
6.2.2 银行流动性结构失衡与信贷资本配置效率 | 第123-125页 |
6.2.2.1 模型设定 | 第123-124页 |
6.2.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24-12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七章 化解产能过剩和银行流动性失衡的政策建议 | 第127-137页 |
7.1 中央政府层面 | 第127-131页 |
7.1.1 积极调整消费结构 | 第127-128页 |
7.1.2 合理优化投资结构 | 第128-129页 |
7.1.3 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 第129-130页 |
7.1.4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130页 |
7.1.5 努力保障中央政策执行力 | 第130-131页 |
7.2 地方政府层面 | 第131-133页 |
7.2.1 积极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 第131-132页 |
7.2.2 着力提高地方政府服务意识 | 第132-133页 |
7.2.3 努力维护地方政府竞合关系 | 第133页 |
7.3 金融机构层面 | 第133-137页 |
7.3.1 积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 第133-134页 |
7.3.2 逐步完善信贷管理政策 | 第134页 |
7.3.3 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 第134-135页 |
7.3.4 着力提高银行风险定价能力 | 第135页 |
7.3.5 进一步健全银行流动性管理机制 | 第135-13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37-141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37-139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0页 |
附录 | 第150-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